安徽省两地三校高一上学期三校期末联考历史卷
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郡县制 |
《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说明
①当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②当时实行的分封制
③当时的社会是平等的、各有分工
④当时实行的宗法制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对下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丞相权力,完善了中央机构 | B.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C.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能 |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 D.君主专制的加强 |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
B.丞相制度在明朝已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
C.清朝设置军机处 |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
假设古代雅典某年全国人口总数为30万人,自由民约为26.8万,其中男性成年公民6.7万人,外邦人约4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6.7万 | B.约26.8万 | C.约11.7万 | D.约10.7万人 |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倡导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
C.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 D.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此时雅典政治制度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A.寡头独裁、专制集权 | B.僭主政治、家族世袭 |
C.公民参与、轮番而治 | D.设立行省、总督专权 |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曾说过“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能进,雨能进,就是国王不能进。”导致英国的国王地位发生动摇的文件是
A.《大宪章》 | B.《王位继承法》 | C.《权利法案》 | D.《人权宣言》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实施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支持。”这说明美国总统
A.他的权力受到国会牵制 | B.他没有实权 |
C.内阁与总统共进退 | D.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 |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
由总统选举人间接选举产生 B. 有权直接解散参众两院
C. 可以任免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 D. 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职
德意志宪法与1787年宪法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A.民主化程度 | B.宪法的阶级性质 | C.内容的全面性 | D.实施程度 |
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的时代特征的是
①割香港岛②赔款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C.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 D.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 | B.割占宝岛台湾 | C.签订《辛丑条约》 | D.提出“二十一条” |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同胞协力,挽回青岛”、“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这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
B.民主精神 |
C.科学精神 |
D.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 | 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 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③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B.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
C.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 | D.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 B.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的条件 |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D.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在我国,提起“宰相”,可谓无人不知,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宰相”。——选自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2 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材料3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4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汉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1792年)特旨裁之。——历史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从秦到元,宰相有何权力?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
(2)宰相制度废除后真的如明太祖所说那样“稳当”吗?若不是,明朝后来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宰相制度废除的利弊。
(3)分析张居正为何“不能逃众议”的原因。
(4)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有何区别?这对加强皇权起了什么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有人说,它又是各方力量妥协的结果,各方在围绕哪三对矛盾上进行妥协?有人说,它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1787年宪法是怎么解决权力的过分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