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成王是天下共主,其盟约会长期遵守
B.成书年代分封制尚稳固
C.周公辅成王体现了宗法制原则
D.周公与大公政治地位相等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不能说明

A.北方长期战乱,货币具有物物交换的特点
B.河西走廊和两广地区发展外贸,故以贵重金属为货币
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有“三选七迁”的说法,“三选”指“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七迁”指“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后……且实关中。”“三选七迁”体现的统治思想是

A.强干弱枝 B.重农抑商
C.以孝治国 D.重土安民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学权威西塞罗说:“人们始终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西塞罗这段话揭示了

A.维护公民权利平等的重要性
B.法律应当保护全体罗马人的权利
C.罗马公民法的特征
D.罗马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必然性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不正确结论是
A.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B.中日双方伤亡比反映中日综合国力悬殊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是错误的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体现了半殖民地特征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外国资本投资交通运输是一种资本输出形式
④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没有任何限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85年拍摄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解读合理的是

A.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人力缝纫机成为家庭最重要财产
C.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额供应
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牛顿在其《原理》序言中阐述了他探讨自然现象的方法:“从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而后从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自《原理》问世300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牛顿研究方法的罕见的成功。这说明牛顿的方法与理论

A.可适用于解释和预见部分自然现象
B.体现出实验与数学计算结合的特征
C.在实践中被证明它的实际价值有限
D.足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漫画描绘了一个全身穿着中国货的外国人叫嚣着抵制中国货。对此认识是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借人权等对中国指手画脚
B.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利的国际环境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出口增加
D.经济全球化导致贸易纠纷增多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研究要论从史出,推断合符科学,从而总结出可信的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正确的历史结论的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社会主义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B.世界政治文明体现了由人治到法制,由专制到民主的趋势,所以宪政具有普遍性
C.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下,世界政治民主化使得“人权高于主权”具有合理性
D.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说明中国的一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1)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1840—1842年)这场现在看来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朝野上下“剿夷”“讨逆”一类的词语风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在震惊与恐惧中认识到英夷的强大,照会中对英国的称呼也由夷转变为“贵国”。《天津条约》(1858年)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至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并由一个临时“专办外交及通商事件”机构逐渐扩展为“策富强总汇之地”。至此,“夷务”变为“洋务”,并成为大清国第一要务,。
——节选自马嘉利《变“夷”“洋”与“洋”之变》《华章》2012年第29期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3)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理由。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考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以“英语的________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的主要相同点。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有何重要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对我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启示。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649年,在对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中,查理一世曾宣称:“我是你们的国王,是法定的国王。仔细想想,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法官布拉德肖则回答道:“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
(1)根据材料,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的主要观点以及两人争论的焦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布拉德肖辩论所反映的基本思想对近代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南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筹划。
——摘编自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提出“共同开发”的构想,是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1988年《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备忘录》称:“中国主张将南沙群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先后对南海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摘编自郭渊《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针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端方在清末,绝对属于满人中的翘楚。他思想开明,又能干。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外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中,他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党,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算计,罪名是在慈禧的葬礼上沿路照相,作为满清能臣,他理应在后来的政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清王朝的倒计时的几个月,端方被重新起用,受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不久就赶上保路运动。他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多标的新军,入川弹压。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尽管端方刻意隐瞒武昌的消息,但他所带领的这一团士兵,还是变得躁动起来。端方闻到了气味,却无处可逃,被士兵斩首。就这样,端方成了清亡之际,名气最大的牺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
——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端方作为满清能臣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端方成为“牺牲者”的原因。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新课标1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