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备考高一地理模拟测试基础版【人教版】1
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下的人口规模 |
B.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合理容量不同 |
C.人口合理容量完全取决于本地区自然资源数量 |
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
推动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 B.各国经济收入的差异 |
C.各国自然资源的差异 | 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
【原创题】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
|
男性 |
女性 |
||||
中国 |
0.6 |
143 |
19.5 |
72 |
75 |
印度 |
1.4 |
389 |
30.6 |
63 |
66 |
法国 |
0.7 |
118 |
18.4 |
78 |
85 |
美国 |
0.9 |
34 |
20.1 |
76 |
81 |
近些年来,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中国 | B.印度 | C.法国 | D.美国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密度中国高于印度 |
B.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
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B.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
C.由于人口合理容量难以确定,所以对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没有什么意义 |
D.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少,不会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
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较高的工资待遇 |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 | 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
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
D.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社会生产力 |
【改编题】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①④ | D.①④③② |
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
关于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
B.区内的建筑物在市区往往是最高的 |
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
D.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商业网点布局影响较大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不大 |
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该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点等级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书店等级低、数目少,彼此距离大 |
B.书亭等级高、数目多,彼此距离小 |
C.书店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其服务范围大 |
D.书亭位于居民小区的地方,其服务对象多 |
假设你准备开设一个新的书店,下列各点最适宜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如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 | B.b |
C.c | D.d |
如果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 | 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
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 | 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
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A.u和s | B.u和t |
C.V和s | D.v和t |
海南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水分 | B.市场、水分 |
C.交通、热量 | D.市场、热量 |
造成今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粮仓”地位下降的相关原因是( )
①稠密的人口和相对较少的人均耕地
②农村也以发展工业为主
③稠密的水网导致较为破碎的耕地
④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粮食商品率低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等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
B.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 |
【改编题】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评价类别 |
农作物A |
农作物B |
农作物C |
|
满足 程度 |
热量满足率 |
22 |
22 |
16 |
水分满足率 |
79 |
84 |
84 |
|
土壤养分满足率 |
84 |
84 |
84 |
|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
76 |
29 |
42 |
|
资源 利用 率 |
光合潜力利用率 |
11.3 |
4.4 |
4.5 |
光温潜力利用率 |
51.0 |
20.2 |
29.0 |
|
气候潜力利用率 |
64.2 |
24.1 |
34.7 |
|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
76.4 |
28.7 |
41.4 |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 | B.降水 |
C.土壤 | D.社会经济因素 |
该地区最适合发展的农作物是( )
A.农作物A | B.农作物B |
C.农作物C | D.农作物B和C |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专题的研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我国近两千年来人口总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的数据。据此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我国近两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表
年份 |
人口(万) |
年份 |
人口(万) |
2 |
6 500 |
1110 |
12 000 |
25 |
4 000 |
1275 |
7 000 |
180 |
7 000 |
1350 |
10 000 |
220 |
2 500 |
1370 |
8 000 |
510 |
5 200 |
1570 |
15 000 |
608 |
6 000 |
1645 |
8 000 |
620 |
3 500 |
1852 |
44 000 |
750 |
9 000 |
1911 |
42 000 |
760 |
7 000 |
1949 |
55 000 |
980 |
6 000 |
2005 |
133 783 |
材料二 我国近两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表
年份 |
2 |
140 |
742 |
1102 |
1491 |
1820 |
1933 |
1990 |
2000 |
百分数/% |
81 |
59 |
60 |
41 |
40 |
33 |
38 |
43 |
43 |
(1)新中国以前,我国人口总量呈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 B.气候冷暖变化 C.社会经济 D.瘟疫流行 E.人口政策
(3)近两千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发生了__________次明显的突变减少过程。公元760年前后,我国人口和经济中心发生了向南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历史性转移。
(4)公元760年以前,我国近六成多的人口集中在北方地区。试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 ;③_ 。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 、 。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 ,并说明理由。
(4)随着城市的发展,该铁路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说出其不利影响。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A、C分别表示 、 (气候类型)。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是 (填图中字母)。
(2)图中B、C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 。
(3)与乙地区相比,甲、丙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