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中国近代化探索(压轴题)
(2014年天津卷)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 B.江南制造总局 |
C.福州船政局 | D.湖北织布局 |
(2014年江苏盐城卷)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
A.洋务企业的产生 |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
(2014年四川成都卷)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善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运动 |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
(2014年天津卷)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
A.林则徐 | B.严复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2014年山东菏泽卷)2014年5月,台湾新党主席在“新五四运动”集会上表示,当年的五四运动,知识分子请来“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救亡图存,今天我们则需要另一位“劳先生”(法治)。中国请来“德先生”、“赛先生”最早是在( )
A.太平天国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2013年山东泰安卷)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执法活动,依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实行于下列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中国成立后 |
(2013年山东临沂卷)图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戊戌六君子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2014年江苏苏州卷)“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胡适 | B.梁启超 | C.李大钊 | D.陈独秀 |
(2013年山东聊城卷)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
A.维新变法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爱国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2012年甘肃白银卷)在中国近代化的一系列探索活动中,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年浙江丽水卷)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璀璨辉煌,引领世界】
(1)以上两幅图分别反映历史上哪两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
【停滞落后,奋起直追】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2)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学习。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l)材料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
(2)这场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在语言文字方面力倡白话文,开展了文学革命,并影响至今。请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例代表作品。提倡白话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3)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