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大统一(秦、隋、元),其中,完成隋朝统一的人物是

A.武则天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历史事件与隋炀帝有关的是

A.创立皇帝制度 B.开凿大运河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属于隋的贡献的是

A.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科举制
C.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征被哪一皇帝比作一面“知得失”的镜子

A.秦始皇 B.商纣王
C.隋炀帝 D.唐太宗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玄宗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玄奘西行后所写的介绍天竺风情的著作是

A.《马可•波罗行记》 B.《大唐西域记》
C.《资治通鉴》 D.《史记》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的加强皇权的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推恩令
C.中书省 D.三公九卿制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闭关锁国 B.高度繁荣
C.封建落后 D.对外开放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韩愈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懈动力,下列属于唐朝发明的是
①雕版印刷     ②火药    ③活字印刷     ④交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愈高度称赞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李杜是指

A.李白、杜甫 B.李商隐、杜牧
C.李商隐、杜甫 D.李白、杜牧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六次东渡日本,使“唐风洋溢奈良城”的是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阿倍仲麻吕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唐律疏议》 B.《汉谟拉比法典》
C.《农桑辑要》 D.《梦溪笔谈》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A.西汉设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C.元朝时设宣政院 D.清朝设驻藏大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A.指南针 B.火药 C.交子 D.造纸术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件能反映中日友好往来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同学们围绕“民族融合”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①鉴真东渡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回族的形成     ④元朝在西藏设宣政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时期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 C.两宋 D.元朝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瓦舍是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它反映了

A.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B.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C.文化的繁荣 D.科技发达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元时代特征

A.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D.近代前夜的危机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
C.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
D.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描述中能够反映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这一现象的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苏湖熟,天下足”
D.“奇术异能,歌舞百戏”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制度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天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为

A.回纥 B.吐蕃
C.靺鞨 D.匈奴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填空(8分)

(1) 上图反映的是隋朝的哪一重大水利工程?其中心点是哪里?(2分)
(2) 写出运河起止城市的现今名称:(2分)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 隋炀帝从涿郡到余杭游玩,需经过两几段运河?
(写出任意两段名称即可)。(2分)
(4) 谈谈运河的作用是什么?(2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是什么?(2分)
材料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 材料中“唐宗”指唐太宗,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什么?为促进经济发展他实行了什么措施?(2分)
材料三:唐太宗表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3) 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列举一项他统治时期促进民族友好交往的具体措施。(2分)
材料四:“国西北行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大唐西域记》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记录这一幕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前往哪里求取佛法精义?(2分)
材料五

(5) 上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请问它叫什么?(1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宋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写出一点其变化的原因。(2分)
材料二 

(2) 材料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填出以下内容。(3分)
名称(       )   地点(          )   朝代(    )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疆域的特点是什么?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忽必烈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四 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4) 材料四中“新民族”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新街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