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礼记·大传》记载:“别子(嫡长子以外的嫡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亡父)为小宗。”这表明
①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大宗”与“小宗”是绝对的 ③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④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的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谊”等。例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中有:“你我年谊世好,就如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其中的“年谊”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说:“雅典民主的特别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排他性之上。”与这一说法不一致的是

A.非常严格的公民资格的限定 B.是一种父权制民主,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C.雅典民主使所有公民具有同样的权利 D.雅典政治文化是成年男性文化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初形式主义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主要内容涉及所有权和债权。”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①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  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④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就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分权制衡原则 B.民主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美国独立之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谈道:“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

A.实行邦联制,缺乏统一的中央政府管理 B.保留奴隶制,造成南北方日渐对立
C.实行联邦制,确立了联邦至上的原则 D.1787年宪法有种族歧视的色彩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营了许多家“家乐福”超市的“撒壳脐”,是来自于法国东北阿尔萨斯大区的参议员,他的任期应该是

A.四年 B.六年 C.七年 D.九年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美的历史学家们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 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坐轮船游历了伦敦的泰晤士河
D.同盟会会员准备趁李鸿章出访之际暗杀他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里的“战争”应该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史实,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抗日战争④维新变法运动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特殊的旗帜”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9年5月,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中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是发展④揭开了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说:1911年,我在文章中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现在看来,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文中“思想还有些糊涂”实质混淆了

A.立宪派和革命派的主张 B.旧官僚和立宪派的主张
C.旧官僚和革命派的主张 D.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这一状况的出现最能说明

A.封建专制思想销声匿迹 B.《临时约法》影响深远
C.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写道:“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这里的“迷雾”是指

A.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左”倾错误
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4年国共革命统一战线和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形成,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各政治阶层历来就具有团结合作、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
B.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基本一致
C.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 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大业》以20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段史实最能体现

A.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 B.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民主力量的胜利
C.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于抗战胜利后 D.民主党派是创建新中国的主要力量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经历了2008年令人兴奋的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令人敬畏的国庆60年阅兵后,世博会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连胜”,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以下对这两个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分别代表着南北不同的文化类型,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
B.20世纪30年代两地人民共同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利的英雄赞歌
C.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两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20世纪80年代两个城市对外开放,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的发展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C.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 D.欧共体建立,欧洲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吹起一股温和之风,国家间建立“伙伴关系”的新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反映出国家间意识形态的对立消失 B.表明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C.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991—1993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表(单位:100亿美元)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91
1992
1993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世界
353
355
376
378
375
370
发达国家
250
259
265
270
256
253
71%
73%
70%
71%
68%
68%
发展中国家
103
96
111
108
119
117
29%
27%
30%
29%
32%
32%

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B.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 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7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欧洲共同体两极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D.欧洲联盟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英法美三国革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材料一中“英国模式”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英国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和美国对民主政治的“创新”和法国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全球性”的表现。
(3)与欧美国家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目标方面增加了什么内容?孙中山为实现这一目的做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试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孙中山无法实现这一新增目标的原因。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与斯大林单独会见时讨论了远东对日作战问题,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协议规定,欧战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些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罗斯福慨然承诺了苏联的条件。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评述美、苏在二战中就对日作战问题上的立场。

来源: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