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在中国理学发展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江右理学都显得有几分落寂,鲜有开山宗师。然而,到了明末清初,在抚州的南丰县、赣州的宁都县、九江的星子县三地,竟然崛起了一个颇负盛名的江右学者方阵。三地学人各有所长,思想相互碰撞,精彩纷呈。其中,抚州谢文洊的“程山学派”在当时的江右理学影响颇深。
谢文洊曾对于古今中外的“天命”之说进行了重释,创新构筑了“畏天命”学说;并借助以“畏天命”的思想为根基,聚集众多理学学者,创立了“程山学派”。 由此,奠定了谢文洊江右理学一派宗师的地位。“程山学派”和同一时期声名鹊起的江右两个文化团体宁都的“易堂学派”和星子的“髻山学派”来往甚密,谢文洊推行的“畏天命”学说曾得到他们的热烈回应。
“畏天命”语出孔子《论语·季氏》,后代儒学诠释甚多。但谢文洊在程朱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却隐含了西方宗教文化的成分,从而使其对“畏天命”的重释成为一种思想创新。这其中的玄机,在于他曾受到同时代的天主教徒刘凝的影响。明清间以传教士为主要介质的中外文化互动大约持续了250年。以今天的眼光来衡量,这段历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拓宽了中西文化各自的视域,并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了思想与知识的重构,泽及后世,影响深远。而刘凝就是这样的介质。在谢文洊所著的《日录三卷》中,能找到谢文洊与刘凝多次辩论西学的内容。《日录》记载了他们之间围绕“上帝属性”的争论。谢文洊认同刘凝借给他阅读的耶稣会士庞迪我所著《七克》一书观点,认同“上帝”(天命)的存在,认同道德践履离不开“他者”的监督。同时,却又坚决否定“上帝降生”等“启示真理”。
刘凝告诉谢文洊,在马厩降生的耶稣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以言行为万世典范,为了救赎万民而主动献身,用以引导人性中天赋之善而敬仰上帝;倘若不明了耶稣亲临人世的教诲与救赎,则“其道无由”。谢文洊则认为,西方人以“上帝”为“肉身之人(耶稣)”,“名为尊上帝,其实是亵侮上帝”。他与当时多数中国儒士的态度一样,不相信降生在马槽、身份卑微的耶稣,居然会是天地万物之创造者和主宰者!所以,谢文洊驳回刘凝,这不是尊崇上帝,而是亵侮上帝。在他的理解中,上帝是有赏罚权能的“上天”。得罪“上天”,必有灾祸的后果。因此对“上天”才必须“敬畏”;相信这样的“上天”,“畏”“怕”的行为才能产生实效并促成精神的纯化和人格的提升。这也是他异于以往性理之学的创新点。
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认识交锋过程中,谢文洊所代表的东方儒家文化与刘凝的西方文化逐渐形成思想交融,并为程山之学注入了独特的内涵与表现方式,最终形成“程山之学”独特的文化内涵。
(选自《江右理学的一程山水》,有删改。原文刊载于2014年11月28日出版的《江西日报》)
下列关于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与宁都县和星子县这两地的学人的思想观点相吻合,得到了“易堂学派”和“髻山学派”的热烈回应。
B.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对古今中外的“天命”之说进行了重释,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具有鲜明而浓厚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
C.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肯定了“他者”的监督在践履道德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学说为他开创“程山学派”奠定思想基础。
D.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建立在西方宗教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体现出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当时的江右理学中影响很大。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程山学派”的出现,推动了当时江右理学的发展,使得当时江右的其他学派由湮没无闻而迅速崛起,进而逐渐形成了一个颇负盛名的江右学者方阵。
B.“畏天命”一语出自《论语》一书,后世的理学学者对它做过许多解释;“程山学派”对“畏天命”思想的诠释与明末以前的理学家相比有不同之处。
C.“程山之学”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谢文洊在与刘凝的数度论辩中,在东、西方信仰的异同交锋过程中,找到了文化融合的节点。
D.谢文洊虽认同《七克》一书中的一些观点,认同“上帝”的存在;但是在“上帝属性”的问题上,与刘凝存有分歧,坚决反对“上帝降生”等“启示真理”。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教士对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这一历史期间的中外文化互动,拓展了中西文化各自的视域,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了思想与知识的重构。
B.谢文洊认为“上天”拥有赏罚权能和无私的牺牲精神,既是人们向善的至高无上榜样,也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一旦得罪“上天”,必有灾祸的后果。
C.《日录三卷》记载了谢文洊与刘凝之间的争论,是研究“程山之学”重要的史料;同时,对于了解和研究明清时期有关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状况也有参考价值。
D.谢文洊创立“程山学派”,奠定了他江右理学一派宗师的地位。这有利于扭转江右理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衰弱不振的局势,在中国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裴忌,字无畏,河东闻喜人也。祖髦,梁中散大夫。父之平,倜傥有志略,召补文德主帅,以功封费县侯。
忌少聪敏,有识量,颇涉史传,为当时所称。解褐梁豫章王法曹参军。侯景之乱,忌招集勇力,随高祖征讨,累功为宁远将军。及高祖诛王僧辩,僧辩弟僧智举兵据吴郡,高祖遣黄他率众攻之,僧智出兵于西昌门拒战;他与相持,不能克。高祖谓忌曰:“三吴奥壤,旧称饶沃,虽凶荒之馀,犹为殷盛,而今贼徒扇聚,天下摇心,非公无以定之,宜善思其策。”忌乃勒部下精兵,轻行倍道,自钱塘直趣吴郡,夜至城下,鼓噪薄之。僧智疑大军至,轻舟奔杜龛,忌入据其郡。高祖嘉之,表授吴郡太守。
高祖受禅,征为左卫将军。天嘉初,出为持节、南康内史。时义安太守张绍宾据郡反,世祖以忌为持节、都督岭北诸军事,率众讨平之。还,除散骑常侍、司徒左长史。五年,授云麾将军、卫尉卿,封东兴县侯,邑六百户。及华皎称兵上流,高宗时为录尚书辅政,尽命众军出讨,委忌总知中外城防诸军事。及皎平,高宗即位,太建①元年,授东阳太守,改封乐安县侯,邑一千户。四年,入为太府卿。五年,转都官尚书,吴明彻督众军北伐②,诏忌以本官监明彻军。淮南平,授军师将军、豫州刺史,善于绥抚,甚得民和。改授使持节、都督谯州诸军事、谯州刺史。未及之官,会明彻受诏进讨彭、汴,以忌为都督,与明彻掎角俱进。吕梁军败,陷于周,周授上开府。隋开皇十四年,卒于长安,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九》)
(陈宣帝)谋伐齐,谓公卿曰:“朕意已决,卿可共举元帅。”众议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尚书左仆射徐陵独曰:“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都官尚书河东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壬午,分命众军,以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忌监军事,统众十万伐齐。(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一卷》)
注:①太建:陈朝陈宣帝(高宗)的年号。下文的“壬午”指太建五年(573年)三月十六日。②北伐:指陈朝讨伐北齐。下文中的“齐”,也指北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梁豫章王法曹参军解褐:初入仕途
B.而今贼徒扇聚,天下摇心扇聚:煽动纠合
C.委忌总知中外城防诸军事总知;全权主持
D.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无过:无可指摘

下列各项中,最能够表明此时在位的君主认可、赏识裴忌的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忌招集勇力,随高祖征讨         ②非公无以定之,宜善思其策
③除散骑常侍、司徒左长史         ④高宗时为录尚书辅政,尽命众军出讨
⑤诏忌以本官监明彻军             ⑥陷于周,周授上开府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

A.裴忌少年时聪明机敏,喜欢广泛涉猎经史书籍,博闻强记。他生逢多事之秋,素有匡扶天下之大志,勇猛善战,攻无不克,因而为当时的人们所称道。
B.裴忌先后平定过侯景之乱以及王僧智、张绍宾、华皎等叛乱。在讨伐王僧智时,他吸取黄他贻误战机的教训,一举收复吴郡,初显军事才能,获得高祖嘉奖。
C.裴忌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历任过梁、陈、北周三个朝代的官职。曾经在讨论北伐元帅的人选问题上,他与徐陵力排众议,举荐吴明彻,颇有“识量”。
D.裴忌很有治民之术。因平定淮南有功,他先被授予东阳太守,让东阳百姓安居乐业;后又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善于安抚当地百姓,赢得民众的赞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忌乃勒部下精兵,轻行倍道,自钱塘直趣吴郡,夜至城下,鼓噪薄之。
(2)未及之官,会明彻受诏进讨彭、汴,以忌为都督,与明彻掎角俱进。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词,完成后面题。
蝶恋花
赵令畸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注:①止:通“只”。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恼:撩惹。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结合词意,简要赏析“啼痕止恨清明雨”一句。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写景中寓含哲理的名句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感叹自己居住条件的名句是“                ”。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在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地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995年7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作品的标题“永恒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能够理解为许多人的心灵之门。“永恒”,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永远地被隔断开来,也可理解为作品更深刻的含义——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可以打开,也可以封闭的隔阂。
B.本文是以小院人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的:起头,热烈恳切盼愿郑、潘二人能发生感情;接着,对二人的缺乏温情暗示感到遗憾与同情;最后,许多人看见隔墙上的门,为郑潘二人黑暗“私下勾结”而倍感愤激。
C.小说结尾以“一扇画在墙上的门”戛然而止。从写法上可见其简约含蓄之妙,从主题上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虚伪感情的强烈讽刺。
D.有文艺评论家说:“在一部诗剧中,要是咱们看见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支枪,就肯定是会在后面的戏剧的情节入耳到这支枪响”。《永恒的门》中,画师屋内那只老式的花竹书架即是这样一支“枪”。

E.小说最后写许多人为画师整理遗物时,发现那插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傲然怒放。我们根据作品内容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这是潘雪娥迟来的表白。作品结局安排这样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于有情人的祝愿。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归纳。
(4)文章的最后“一扇画在墙上的门”揭示了郑潘二人的感情,你觉得意外吗?为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种结尾设计的理解。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
——《广州日报》独家专访林清玄
清雅的文字、浅显的表达、古典的意境、佛禅的睿智,这便是林清玄散文带给读者最直观的印象。单只看《温一壶月光下酒》这样的文章标题,你就会产生丰富的遐想。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林清玄把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融入散文艺术之中,近40年来著书百部、本本畅销,作品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由上海博库书城承办的上海徐汇青年讲坛将举办“台湾地区著名作家林清玄《欢喜心过生活》专题讲座暨新书《平常茶非常道》新书发布会”,林清玄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林清玄出生于穷人之家,渴望成功,期望过上更好的生活。之后的拼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让林清玄大受鼓舞。
B.林清玄20多年前写的三篇文章入选小学课文,这让林清玄是感动,这也说明了付出总将有回报。
C.茶道和佛教对林清玄的影响很大,常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但并非简单堆砌,而是在感动之余写下的,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D.林清玄喜欢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文字,但浅显不等于肤浅,而是从容、泰然,表现对传统的认可。

E.“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这一标题贯穿全文,是整个访谈的线索,把握这一线索,就能读懂林清玄。
(2)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       的感觉。
②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       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③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     ,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

A.言不尽意辞不达意 言不由衷
B.言不及义含糊其辞言不由衷
C.言不及义辞不达意言人人殊
D.言不尽意含糊其辞言人人殊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和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福利院部分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973号决议决定,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着陆。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近年来,一系列公益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民对“正能量”的关注和讨论。“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有多创造多传递“正能量”
②每个人的身上有“正能量”,自然也有“负能量”
③才能增加人体的正能量
④“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社会这辆疾驰的列车造成严重的伤害
⑤一个人只有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喜乐地生活
⑥这辆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

A.②①⑥⑤③④ B.⑤⑥②④①③
C.②⑤③④①⑥ D.⑤③②④①⑥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  ①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  ②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  ③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仔细观察下面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

⑴描述漫画内容。
⑵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字)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来源:2015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