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讲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随着人推理和预见能力的提高,个体很快就会从经验中学到:假如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通常今后他也会反过来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出于这种低水平动机,他可能会习得助人的习性。同时这种表现仁慈行为的习性也会强化其同情心,而同情心是仁慈行为的原动力。这种习性在许多代以后可以经过遗传而获得。”
②当然,上面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是错误的。我们现在知道,父母其实是通过教导或者示范而不是通过基因,将习性传承给子女的。事实上,任何生活经验都不会影响基因的传递。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严格形式上讲,它最美妙的地方在于没有规定说后天习得的特性也是会遗传的,而在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中对这一点则是有要求的。达尔文发现了这一美妙性,并重点强调了其理论的这一方面。但是他仍然希望可以借助更多的两可的技巧来解决让人费解的问题,例如道德情操的起源问题,特别是当他老了之后。
③1966年,乔治·威廉姆斯提出了一个方法使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更有用,即,不仅去掉最后一句,也去掉关于“推理”和“预见”及“习得”的部分。在《适应与自然选择》一书中,威廉姆斯回想起达尔文对出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写到:“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有意识的动机需要被纳入进来。很显然,如果自然选择青睐助人这一行为,那帮助他人之后就有可能反过来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他接着说:“简单地讲,如果个体放大他友善的一面,减小他的敌对性,那么他就享有进化上的优势,自然选择青睐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优化的性格。”
④威廉姆斯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达尔文无疑明白,并且在其他环境中也有强调)就是我们曾经遇到过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常常不是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进化的逻辑的,而是跟着感觉走。在这种情况下,威廉姆斯建议将同情和感激纳入感觉的范畴。感激可以使人回报他人而不用太多地考虑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有时如果对某类人同情的反应更强烈——例如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这种同情的感觉又会使我们不顾事实而去回报别人的帮助。
⑤威廉姆斯简洁的推测被特里弗斯转变成一个成熟的理论。在1971年,正好是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提及互利主义的100年以后,特里弗斯在《生物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互利主义的进化》的文章。在文章的摘要中他写道:“友情、厌恶、道德攻击、感激、同情、信任、怀疑、可信赖性、羞愧等各种感觉以及一些形式的不诚实和虚伪可以被解释为调节互利系统而进行的重要的适应。”今天,距这份很有勇气的声明发表已有40多年了,仍然有多样的且仍在成长壮大的证据主体来证实它。
(选自罗伯特·赖特《道德动物》,周晓林译,有删改。)
下列关于威廉姆斯观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威廉姆斯同意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并将之更加完善。
B.如果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他的同伴今后也会反过来帮助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自然选择青睐个体放大他友善的一面,减小他的敌对性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优化的性格。
D.同情的感觉可以使我们在面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时,不顾事实地回报别人的帮助,因为这是应该而且有益的。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引用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中的一段话,介绍了达尔文对人类互利行为的认识,从而引出本文的话题。
B.②段中,作者指出①段中达尔文认为习性在许多代以后会被继承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与之后三段形成先破后立的论证关系。
C.③④两段介绍了威廉姆斯关于相互支持的认识,他对①段中达尔文的观点进行修改,认为相互支持常常不是一种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的进化,而是人在跟着感觉走的结果。
D.⑤段中,特里弗斯在达尔文提及互利主义的100年后,将威廉姆斯的观点转变成一个完全区别于达尔文观点的成熟的理论。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人可以根据生活经验,预见自己如果帮助同伴,自己也可能会在今后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从而习得助人习性。因此这种习性并不是遗传得来的。
B.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认为后天习得的特性也是会遗传的。
C.威廉姆斯认为,个体在帮助别人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得到回报,只是出于自身的同情和感激。
D.文中虽然威廉姆斯不认可达尔文对出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但他和达尔文都强调了同情和感激在互利行为中的重要性。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周显德中,进士登第。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宋初,太宗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辟为掌书记。及尹京邑,表为开封府推官。授右拾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太宗即位,复以左补阙召,同知贡举。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召还,擢为兵部员外郎,领枢密直学士。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太平兴国四年,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还,迁刑部侍郎。五年,拜户部尚书、枢密使,以病足在告,寝疾久之未愈。八年,上表求解职,诏加慰抚,授尚书右仆射。九年,卒,年五十七。赠侍中,谥元懿。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适当委用,而奄忽至此,深为可惜。国朝大臣谢事而卒,车驾临视者,唯熙载焉。
熙载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顾避。人有善,即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初,微时,为养负米。尝行嵩阳道中,遇一叟,熟视熙载日:“真人将兴,子当居辅弼之位。”言讫不见。
及居太宗幕下,颇尽诚节。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俄遘疾不起。熙载事继母牛氏以孝闻。弟熙导,牛氏前夫子,随母归石氏。以熙载故,奏补殿直。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熙载抚之如一。熙载卒时,子中孚、中立皆幼,熙政患熙导以异姓居己上,乃诈传上旨.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有司归罪熙导,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熙导还本姓,熙政坐除名。上素知熙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
子中立,性疏旷,好谐谑,人不以为怒。以父荫初补西头供奉官,后五年,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陈越相厚善。校雠秘书,凡更中立者.人皆传之。中立喜宾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初,家产岁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帝闻其病,赐白金三百两。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潭州知:主管
B.令己熙导家财,由是交讼籍:没收入官
C.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得实。鞫:审问
D.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喜欢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熙载深得太宗器重的一组是(   )。
①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②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③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
④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
⑤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
⑥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宗在没继位时就征召石熙载担任掌书记。继位后,又提拔他升任兵部员外郎,兼任枢密直学士。
B.石熙载年轻时,在路上遇到的一个老人曾预言石熙载是位真命天子,定会有人辅佐他得到重要的职位。
C.石熙载奉事继母以孝顺闻名且为人忠厚老实,遇到是非好恶的事情,直陈己见,毫不顾忌,深受好评。
D.在太宗要重用石熙载为宰相时,他却突然去世。大臣辞职后去世的,宋太宗亲自看望的只有石熙载一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右拾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
(2)上素知熙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鹊踏枝 王鹏运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①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②      。是故③      ,④     ,⑤     ,⑥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乙: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⑥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同车人的啜泣
木心
秋天的早晨,小雨,郊区长途公共汽车站,乘客不多。
我上车,选个靠窗的座位——窗下不远处,一对男女撑着伞话别。
女:“上去吧,也谈不完的。”
男:“我妹妹总不见得十恶不赦,有时她倒是出于好心。”
女:“好心,她有好心?”用手掌在自己脖子上作刀锯状:“杀了我的头我也不相信。”
男:“肝火旺,妈的病是难好了的,就让让她吧。”
女:“谁没病,我也有病。娘和女儿一条心,鬼花样百出。”
男:“……真怕回来……”
女:“你不回来,我也不在乎,他们倒像是我做了寡妇似的笑话我。”
男:“讲得这么难听?”
郊区和市区,一江之隔。郊区不少人在市区工作,周末回来度假,多半是喜气洋洋的。这对男女看来新婚不久,一星期的分离,也会使女的起早冒雨来送男的上车。凭几句对话,已可想见婆媳姑嫂之间的风波火势。男的无能息事宁人,尽管是新婚,尽管是小别重逢,烦恼多于快活——就是这样的家庭小悲剧,原因还在于婆媳姑嫂同吃同住,闹是闹不休,分又分不开。从两人苍白憔悴的脸色看,昨夜睡眠不足,男的回家,女的当然就要细诉一周来的遭遇,有丈夫在身边,嗓门自会扯高三分。那做婆婆、小姑的呢,也要趁儿子、哥哥在场,历数媳妇、嫂子的新鲜罪过,牵动既往的种种切切——为什么不分居呢,那是找不到别的住房,或是没有足够付房租的钱。复杂的事态都有着简单的原因。
我似乎很满意于心里这一份悠闲和明达,毕竟阅人多矣,况且我自己是没有家庭的,比上帝还简单。
快到开车的时候,他二人深深相看一眼,男的跳上车,坐在我前排,女的将那黑伞递进车窗,缩着脖子在雨中奔回去了。 
那人把伞整好,挂定,呆了一阵,忽然扑在前座的椅背上啜泣起来……
同车有人啜泣,与我无涉。然而我听到、了那份话别,看到了苍白憔悴的脸,妄自推理,想象了个大概,别的乘客不了解此人为何伤心,我却是明明知道了的。
并非我生来富于同情,我一向自私,而且讲究人的形象,形象恶俗的弱者,受苦者,便很难引起我原已不多的恻隐之心。我每每自责鄙吝,不该以貌取人;但也常原谅自己,因为,凡是我认为恶俗的形象,往往已经是指着了此种人的本心了。
啜泣的男人不是恶俗一类的,衣履朴素,脸容清秀,须眉浓得恰到好处。中等身材,三十岁不到吧。看着他的瘦肩在深蓝的布衣下抽动,鼻息声声凄苦,还不时长叹、摇头……怎样才能抚及他的肩背,开始与他谈话,如何使母亲、妹妹、妻子,相安无事……会好起来,会好起来的。
先关上车窗,不是夏天了,他穿得单薄。
啜泣声渐渐平息,想与他谈话的念头随之消去。某些人躲起来哭,希望被人发现。某些人不让别人找到,才躲起来哭。这两种心态,有时也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的。
提包里有书,可使我息止这些乏味的杂念。
是睡着了,此人虚弱,会着凉生病,脱件外衣盖在他肩背上……就怕扰醒了,不明白何以如此而嫌殷勤过分……坐视别人着凉生病……扰醒他又要啜泣,让他睡下去……这人,结婚到现在,休假日都是在家庭纠纷中耗去的……这是婚前没有想到的事……想到了的,还是结了婚岂非我在与他对话了。
看书。
将要到站,把书收起,正欲唤醒他,停车的一顿使他抬起头来——没有忘记拿伞。下车时我注视他的脸——刚才是睡着了的。
路面有了淡淡的阳光,走向渡江码头的一段,他在前面,步态是稍微有点摇摆的那种型。
他挥动伞……挥成一个一个的圆圈,顺转,倒转……吹口哨,应和着伞的旋转而吹口哨,头也因之而有节奏地晃着晃着……
是他,蓝上衣,黑伞。
渡江的轮船上站满了人,我挤到船头,倚栏迎风——是我的谬见,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也就容易存活。管壁增厚的人,快乐也慢,悲哀也慢。淤塞的导管会破裂。真正构成世界的是像蓝衣黑伞人那样的许许多多畅通无阻的导管。如果我也能在啜泣长叹之后把伞挥得如此轻松曼妙,那就好了。否则我总是自绝于这个由他们构成的世界之外——他们是渺小,我是连渺小也称不上。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
文章是围绕“同车人的啜泣”展开的,请据此梳理本文的叙述脉络。
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违,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
(2)如果我也能在啜泣长叹之后把伞挥得如此轻松曼妙,那就好了。
请简要分析文中这段细节描写的作用。
他挥动伞……挥成一个一个的圆圈,顺转,倒转……吹口哨,应和着伞的旋转而吹口哨,头也因之而有节奏地晃着晃着……
本文多次写到“我”的矛盾心理,比如欲言又止、想给他盖件衣服却又没有去做等。
(1)请结合文本分析论述“我”为什么如此矛盾纠结?
(2)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种矛盾纠结的看法。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发/息粗达责/多兴邦牧/六兴旺
B.具/糊搭/记宿/乳未干验/用程序
C.悍/断/架虎/前后恭干旅强敌
D.工/红/切苗/惊魂奉/不应求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厮杀英雄辈出再接再厉良辰美景
B.书藉精兵减政改弦更张直抒胸臆
C.修茸吉人天相相辅相成各行其事
D.竣工山清水秀兴高采烈合盘托出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柴静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提到雾霾的主要物质——黑炭,是锁链结构,两克的黑炭打开面积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它可以吸附很多致癌物和重金属,令人叹为观止
B.由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卫视热播,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赞许和批评的声音不绝如缕
C.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以为自己很忙。
D.2015年两会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热点话题。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修改病句:下面文字中有四处语病,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①去年,我省12个市完成年度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淘汰老旧车29.4万辆,比国家下达目标任务超出13%左右。②目前,我省将公布2014年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③去年,我省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共投入13.5亿元。④2014年,安徽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就各地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两个方面实行“双考核”。⑤政府还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出台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秸秆禁烧工作方案、老旧车淘汰工作等,明确各项目标。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则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

(1)描述画面主要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句式整齐,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伊索寓言》中,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充兽表示脚踏实地,①       ;②          ,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③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妈妈带着小儿子散步,她把兜里唯一的青橄榄递给儿子,小儿子放在嘴里一咬,满嘴苦涩,马上把青果吐出来,一会儿那苦涩竟渐渐化做一股清香,可惜小儿子再也寻不到那青果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来源: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