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主要反映出的信息是:

A.分封现象至此消除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已经消除 D.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在《百字箴》中说到:“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下列对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A.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体现了唐太宗善于体察民情、体惜百姓的民本思想
C.反映小农家庭自给自足,生活安逸、富足
D.体现了唐太宗提倡节俭、注重修养的美德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君主论》作者、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是一位极有争议的思想家,面对道德与利益、道德与政治的冲突,他提出“为政必须会玩弄权术”的思想。以下思想家,哪一位的思想更接近于马基雅维利的思想

A.荀子 B.墨子 C.韩非 D.董仲舒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5年湖北云梦发现《睡虎地秦墓竹简》,内有秦律187条,其中一条规定“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此条文主要体现的历史信息是

A.秦律规定见义勇为是义务 B.秦律法严苛
C.秦律规定有违社会道德 D.秦律鼓励百姓和睦相处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宋代都市生活。如果你能时光倒流回到宋代汴京城,你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汴京晚上实行宵禁 B.妇女夜间骑马逛夜市
C.在夜市里吃到烤番薯 D.街市两边商铺林立,夜间灯火明亮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奉天承运”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最早从秦朝开始使用,明朝正式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可见,这一词语主要体现了古代帝王

A.宣扬迷信思想 B.祭祀天地神灵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Arnold Toynbee)认为“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下列各项中能印证“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的是

A.秦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B.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
C.隋炀帝穷兵黩武,干戈不息,民怨无休,最终亡国
D.明初统治者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哪本著作最能看到关于这一发明的相关介绍

A.司马迁的《史记》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沈括的《梦溪笔谈》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彼得·克鲁兹认为“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进行地区扩张重要历史时期,她吸收和修正了希腊思想和哲学,造就了几近完美的一个制度,它具有适应性,持久且实用。”作者主要是强调了

A.罗马法走向辉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B.罗马对外扩张是受到古希腊思想和哲学的影响
C.罗马的对外扩张造就了罗马的法律制度
D.罗马法近乎完美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和近代美国在“提防”英雄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主要是指

A.古希腊实行直接民主制度;近代美国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
B.古希腊实行陶片放逐法;近代美国实行三权分立
C.古希腊由多名执政官掌权;近代美国是由议会多数掌握行政权
D.古希腊设有民众法庭;近代美国设有联邦法院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以下各项,不能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普罗塔哥拉“人事万物的尺度” B.罗马教廷提出“因行称义”
C.加尔文提出“先定论” D.拉斐尔创作《西斯廷圣母》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对这句话最为准确的理解是

A.卢梭领导了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影响深远
B.卢梭的思想成为包括法国在内世界各国革命的理论武器
C.卢梭的自由、民主理念,推动了各国的改革
D.卢梭的思想影响深远,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欧洲在公元1200~1930年的人口成长曲线图。其中标示A的时期显示人口锐减的现象,只因当时流行黑死病,标示B的时期则显示人口激增的趋势。请问:标示B的变化,与下列何者有密切关系?

A.宗教改革后,世人重视现世生活
B.文艺复兴后,提升欧洲人的物质生活
C.中古晚期,商业复醒,城市兴起
D.工业技术不断的改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的是19世纪早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浪漫主义主要特点是: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这一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是

A.受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冲击,人们从理性主义中惊醒而陷入怀疑、迷惘、苦闷中
B.各国改革或革命成功后,人们对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理性”王国愤懑与失望
C.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思想领域兴起了反封建、反教会特权的斗争
D.战后各国进行改革,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国家建设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未萌之时,人们对世界认识有限,许多解释不清的事情,最后的解释权往往属于上帝或其他神灵。不过,历史地看,随着科学的发展,神灵在人们思想中的地盘是不断丧失的,近代有两位科学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其中“一位把上帝从物理学中赶走,一位则把上帝从生物学中赶走。”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

A.伽利略、爱迪生 B.牛顿、达尔文
C.爱因斯坦、哥白尼 D.诺贝尔、赫胥黎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汕头小公园一带在近代曾是汕头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汕头开埠后,外商纷至沓来,在这里开商店、设洋行、建楼房……,小公园可谓是“百载商埠”的重要历史标志。汕头近代开埠通商源于哪一场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条约》中文版第一条内容是:“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人身和财产要得到完全安全的保护)” 。持文明史观的学者认为,这一条款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意义”的含义是

A.仅仅是礼节性的和好关照,没有实际意义
B.只是为了掩盖《南京条约》的掠夺性质
C.这一条款体现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人权的重视
D.只是施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杨天石认为在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的主观愿望是使革命成为种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三合体,但是,革命党人所期望的“社会革命”始终未及实行”。这里所说的“社会革命”是指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B.推翻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C.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民主自由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某一时期重庆餐饮业结构发生很大改变,据统计,这一时期重庆共有餐馆260多家,其中外地餐馆150多家,占60%,远远超过本地餐馆,而且各大菜系,几乎无所不包。下列就这一时期重庆餐饮业的变化,分析最为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西餐馆在中国兴起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外来军阀部队带动重庆地区餐饮业变化
C.甲午中日战争后,重庆被迫开放通商,西餐馆大大增加
D.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导致重庆餐饮业消费群体的多元化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火花”是指火柴盒上的贴画,在方不盈寸的火花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忠实地记载历史的变革、社会的变迁。右图是汕头利生火柴厂的一枚“火花”,其反映的主要历史时期是

A.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革时期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三届”指的是在1966~1968年三年中毕业的初、高中生。汕头某校张老师作为一位“老三届”,他最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A.文革中参加“上山下乡”运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B.参加红卫兵,串联去北京
C.学校搞“教育大革命”,学习之余要参加生产劳动
D.恢复高考后,参加高考并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的?(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希腊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4)材料一所说的“民本”和材料三所说的“民主”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6分)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2分)现代化包括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请回答:
(1)现代化最早发端于哪国?(2分)试从政治、经济方面理解该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6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2分)为了实现现代化,亚历山大二世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列举18世纪以来,西欧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顺应现代化潮流而发生的重大事件各一例,并分别简单加以说明。(6分)
(4)有学者认为,1840~1895年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列举这一阶段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主导力量及其推动近代化的实践。(2分)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