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柳北区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下列变化中,主要依靠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A.水蒸发 | B.气球爆炸 | C.甘蔗榨汁 | D.牛奶变酸 |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 B.蒸馏水 | C.葡萄糖注射液 | D.石油 |
模拟考实行网上阅卷,考生答题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木炭 | B.焦炭 | C.石墨 | D.铅 |
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水银Ag | B.苏打NaHCO3 | C.酒精CH4O | D.火碱NaOH |
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澄清石灰水 | B.闻气味 | C.石蕊溶液 | D.点燃 |
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冰箱中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 |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
C.老年人应补充钙元素 |
D.将废弃电池深埋可防止重金属污染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纯碱”不是碱 | B.“醋酸”不是酸 |
C.“水银”不是银 | D.“干冰”不是冰 |
有关物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草木灰可用作氮肥 | B.氧气可供给呼吸 |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 D.金刚石可切割玻璃 |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
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
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B.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炭黑 |
C.用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 D.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
我市的三江县是茶叶产地,众多产品中的“三江红”茶香飘四海。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 B.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C.茶氨酸中含有N2分子 D.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
C.该图示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D.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A.有酸味的物质 | B.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
C.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 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 |
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金属完全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
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 |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
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
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用“﹣”连接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可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可以为盐 |
B.乙只能是氧化物或酸 |
C.丙只能是金属单质、盐或碱 |
D.其中一个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 |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氮原子_______;②3个水分子______;③硫离子______; ④镁______;
⑤氧化铜_______; ⑥硫酸______;⑦氢氧化亚铁______;
(2)按要求用(1)中的物质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酸和金属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酸和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
(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________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 | B.氧化物 | C.碱 | D.盐 |
(4)工业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反应。在Al2O3中铝的化合价为 。
(5)铝可制成蒸锅,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和____性。
水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在实验室里,水除了可以用来刷洗仪器,还可以 (写出一种用途即可);
(2)医院在给病人输液时,常使用0.9%生理食盐水,该食盐水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现要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生理食盐水,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
(3)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上图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CO2是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气体,CO2在催化剂、230℃、压力为5-10MPa等条件下与氢气反应来制备甲醇等物质,被认为是目前短期间内固定大量排放CO2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之一。“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能有效地减少CO2气体的排放。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1)请写出工业上用CO2制备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有关“碳捕捉技术”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耗不大是该方法的一大优点 |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
D.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以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
(3)甲醇是重要化工原料和石油补充替代合成燃料,通过加氢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研究倍受关注,但工业上用CO2制备甲醇目前尚未得以推广使用,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从经济、环境或生产工艺等角度,提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要解决的关键环节(请列出两条)。
① ;
② 。
农历5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两广地区常用绿豆,鲜猪肉、植物油、调味品等混在糯米中以竹叶包裹而制成,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1)在粽子的各种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
(2)在一些乡镇。还是有一些人习惯燃烧木材在铁锅中蒸煮粽子,他们摇动扇子使木材燃烧更剧烈,其化学原理是 。
(3)煮熟的粽子会散发出猪肉、糯米和竹叶的香气。从微粒的观点解释能闻到香气的主要原因是 。
(4)粽子吃起来咸淡适中,有同学猜想其中一定含有食盐.于是从煮过粽子的锅里取少量的水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你认为这样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食盐的存在,并说明理由. , 。
追求化学家的足迹,建立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
(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a.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b.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2MnO2+2H2SO4(浓)2MnSO4+2X+O2↑
①a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 ;
②b中物质X化学式为 ;
(2)舍勒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逸散到空中去了),导致“氧气”从他的鼻尖下溜走.化学家拉瓦锡结合大量实验事实,否定了“燃素说”认为的“物质燃烧后质量应当减轻”的观点,真正发现了氧气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以铁燃烧的事实,指出上述“燃素说”的谬误: .
(3)拉瓦锡还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实验,推进了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的发现获得公认并成为化学的重要定律:即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e元素种类
f物质种类
②X、Y、Z三种物质各15g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新物质M 30g ;若增加10g X,X与Z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Y、Z的质量比为_______。
下图是初中化学的几种常用仪器用品,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④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固体加热制氧气应选用的仪器用品_________(填序号)。
(3)③ ⑤ ⑦组合可制备H2、CO2、O2,实验前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
(6分)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金属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_ __;
(3)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①___ ;
② ;
(4)(2分)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_ 。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X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1)X物质可能由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B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X物质是通过过滤水溶液得到的沉淀。
(3)相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
物 质 |
Ca(HCO3)2 |
Mg(HCO3)2 |
Ca(OH)2 |
Mg(OH)2 |
CaCO3 |
BaCO3 |
溶解性 |
可溶 |
可溶 |
微溶 |
不溶 |
不溶 |
不溶 |
【设计并实施方案】
(1)由查阅资料可知X物质肯定不含可溶性的Ca(HCO3)2、Mg(HCO3)2。
(2)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X物质,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X物质中无 (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想进一步确定X物质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关闭活塞b,将50gX物质的粉末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明显增加的质量;
④继续鼓入空气,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⑤经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为20g。
【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 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分析X物质的可能组成是 (有几种写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