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江西省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

下列广告词中科学的是

A.“白雪牌”漂粉精可令所有有色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
B.“迷你牌”甩脂机能把脂肪甩出体外
C.“蒙山牌”纯净水,绝对纯净
D.“好丽友”木糖醇无糖口香糖,防臭又防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MgCl2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根据苯和四氯化碳互溶,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的性质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液体积木”。在试管中注入CCl4,再加少量水,然后再小心加入少量苯,溶液可出现分三层现象,再用漏斗向水层中加入少量胆矾溶液及少量碘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无色、蓝色、紫色
B.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紫色、蓝色、紫色
C.震荡再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水在下层
D.震荡再静置后溶液仍分为三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Na2O2固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总个数为4NA
B.7g14C原子形成的石墨中所含质子数为3NA
C.每molOH-含的电子比每mol羟基-OH含的电子数多NA
D.标准状况下,22.4 L14CO2中所含分子数为N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解释正确的是

A.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无色气体,品红溶液退色,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
B.向血红色的硫氰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溶液不退色
C.向含酚酞的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无色的臭氧气体,红色可能退去
D.向碘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银,并用力振荡,黄色变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处于第I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其他主族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氢元素再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可以放在第A
B.根据氢元素可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NaH,可以放在A
C.氢元素应放在氟元素的上边
D.根据氢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可以放在ⅣA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FeCl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产物都是氧化铁
B.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
C.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都带电荷
D.FeCl2、FeCl3溶液能稳定存在,而Fe(OH)3胶体不都稳定存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次氯酸和次氟酸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形成了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
B.严格说来,次氯酸的分子应写为HOCl
C.次氟酸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D.次氟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金属或氧化物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A.1molZn与含1molHCl的稀盐酸共热
B.1molCu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
C.1molCu与含4molHNO3的浓硝酸
D.1molMnO2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共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1年有人从煤矿的坑水中分离出了一种氧化铁硫杆菌。它能促使促使黄铁矿(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后来又发现了能把矿物中的硫或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的氧化硫杆菌。而硫酸和硫酸铁能将某些矿石中金属元素转化成相应金属的的硫酸盐。从而开辟了“细菌冶金”的先河。氧化铁硫杆菌的活动过程如图:其中a过程发生的反应为:4FeS2+15O2+2H2O2Fe2(SO4)3+2H2SO4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过程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B.b过程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菌将能量储存在C6H12O6
C.细菌在反应a过程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D.有些细菌可以直接把含重金属的矿石溶解,得到含重金属离子的溶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以下信息:在浓硫酸中存在平衡:H2SO4H++HSO4-  HSO4- H++SO42-;PbSO4难溶于水和HNO3,但能溶于浓硫酸和醋酸铵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许PbSO4并加入数毫升水,震荡得悬浊液,往该悬浊液中加入适量醋酸铵固体,震荡后得到澄清溶液,该反应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往该澄清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黑色沉淀(PbS)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上面的实验推测,PbSO4和PbS的溶解度       大。
(4)将少量PbSO4粉末投入盛浓硫酸的试管,震荡后也得澄清溶液,请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PbSO4能溶于浓硫酸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琥珀酸亚铁是常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补铁药剂的主要成分,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请回答相关问题。
(1)常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补铁药剂通常都制成糖衣片,除了服用方便外它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                                 
(2)某同学为了检测某补铁药剂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药片去除糖衣,碾碎。
b、将碾碎的药片粉末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浅绿色溶液
c、向滤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呈淡红色,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出现血红色
d、向血红色溶液中继续滴加氯水,并振荡,静止几分钟,红色褪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中碾碎药片所使用的主要仪器是    
②试剂A是           
③加入KSCN溶液后,在未加新制氯水的情况下,溶液中也产生了红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④用方程式表示溶液出现血红色的原因                                        
⑤对溶液最后褪色的原因,甲、乙两位同学首先进行了猜想: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溶液中的+3价Fe又被还原为+2价Fe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溶液中的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
基于乙同学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有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壤是人类从事农业、林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污染、合理利用土壤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请回答问题。
(1)有人说,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可能是环保背后的更大污染。这一说法的原因是
                                             
(2)农作物的生长对于土壤的酸碱性有一定的要求,有的喜酸性,有的喜碱性。适于一般农作物生长的PH在6.5-7.5之间,酸性或碱性过强都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土壤的碱性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等盐类的水解而产生,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水解                           ;                      。指出土壤显酸性的可能原因(填出一条合理方案即可)                   。
(3)土壤里发生着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许多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微生物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当土壤通气性良好时,土壤团粒的空隙里含有氧气,这时,在好气性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反应得以顺利进行,土壤里的等被氧化为等。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说,微生物的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说,这些微生物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X、Y、Z均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Y+X→A(气体),Y+Z→B(气体)。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1)若常温下X、Y、Z均为气体,A和B化合时有白烟产生,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研究A的工业合成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则:
①有人说,哈伯解决了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A与氧气反应生成C和D,是化工生产上的重要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是大气污染物,说出一种C造成污染的现象      
③将C与A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无毒的X和D,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2)若常温下Y为固体,X、Z为气体,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B,则:
①B的化学式是                 
②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将Y与(1)中Z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形成的阳离子是一个质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D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而E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A、C、D三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甲,B、C、D三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乙,甲和乙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
(1)甲的电子式为             ,其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2)A的单质与C的单质在碱性条件下构成燃料电池,其正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式           为。
(3)常温下,甲与乙的水溶液pH均为9,这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浓度c(OH:c(OH=              .
(4)A与C、D与C可形成化合物A2C、A2C2、D2C、D2C2,说出的一种用途         
写出A2C2与E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浓氨水与固体甲混合,可用于快速制取少量氨气,其原因是                    
                               (请用必要的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变形书写,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已知甲酸(HCOOH)与浓硫酸混合在50——60℃时,会发生脱水生成CO;乙醇(CH3CH2OH)与浓硫酸混合在170℃时脱水生成乙烯(C2H4或CH2=CH2),则草酸HOOC—COOH与浓硫酸在一定温度下脱水会生成

A.CO B.CO2 C.CO和 CO2 D.C2O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某一电解质溶于水,得浓度不相等但体积相等的两溶液A、B,其PH分别为3和5,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溶液的浓度A>B
B、该电解质可能为盐
C、该电解质可能为酸
D、用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A和VB关系为VA=100V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
C.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氢碘酸:Fe(OH)3+3H+=Fe3++3H2O
D.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Cl2+2Fe2++2Br-=2Fe2++2Cl-+Br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为了探究“NO2能否支持燃烧”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实验记录及结论如下:

编号
制取气体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在烧瓶中加热适量浓HNO3
4HNO34NO2↑+O2↑+2H2O↑
充满红棕色气体,木条不复然,火星熄灭
NO2不支持燃烧

加热AgNO3固体
2AgNO32NO2↑+O2↑+2Ag
充满红棕色气体,木条 复然,
NO2支持燃烧

加热Cu(NO3)2固体
2Cu(NO3)2 4NO2↑+ O2↑+2CuO
充满红棕色气体,木条 复然,
NO2支持燃烧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体积和温度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4A(g)+B(?)2C(g)+2D(g),下列说法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

A.无论B为固体还是气体,单位时间内生成的C和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若B为固体,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C.若B为气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若B为气体,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刚切开的苹果,不久果肉的颜色就会变成褐色,即苹果的“褐变”。对此现象,有以下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转变为二醌,这些二醌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如图所示:
第二中说法:有人认为,其原因是果肉里的二价铁离子在空气中转变成三价铁离子。
针对这两种说法,请回答下列各小题:
(1)请设计简单实验来确认到底哪种说法正确(第一种说法只要证明出苹果果肉中含有酚类物质即可)                                                 
(2)若第一种说法正确,则图中变化的反应类型                 (填序号)。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
(3)若苯环外的取代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不论取代基多长,在一定条件下都被氧化成羧基。若上述酚类物质R基为-CH=CHCH3,请设计途径完成转化:
(只说出方案即可)                               
(4)写出的含有一个取代基的属于酯类物质,且该酯类物质水解后得到苯酚的结构简式                    
(5)若要避免苹果“褐变”,请你说出一种保存切开的苹果的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