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一历史第二套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A.统一文字 B.修建长城
C.设立太学 D.加强中央集权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在诸子百家中对我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下列帝王中,“以人为镜”多次采纳魏征忠言的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资料来自一位少年的生活日记。这位少年生活的时代大约是
①他吃过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在瓦子里看武术表演
③使用的货币成为“交子”
④满心欢喜地等待中秋节的来临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登龙虎黄金榜,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向往。在青州发下的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张状元卷真迹,他的作者是

A.赵明诚 B.郑板桥 C.贾思勰 D.赵秉忠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曾经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需有其表”。让李鸿章感到伤感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签订《马关条约》
C.开展洋务运动 D.签订《辛丑条约》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他带病坚持工作,率领河南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使贫穷面貌开始改变。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他是

A.孔繁森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时期,潍坊一位农学家提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他是

A.公冶长 B.郑板桥 C.贾思勰 D.陈介祺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政府在与哪国政府的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印度 B.印度尼西 C.缅甸 D.越南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洋务运动   ②长征结束   ③百团大战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达·芬奇的名画中虽取材于宗教.但却是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真实情感的是

A.《蒙娜丽莎》 B.《最后的晚餐》
C.《自画像》 D.《哈姆雷特》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的国旗是三色旗,从左至右由蓝、白、红三色垂直排列而成,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色旗的寓意是法国哪部文献内容的体现?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这则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农业集体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土地法令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为保证《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实行“蓝鹰行动”的标志。它体现了美国政府
 

A.加强对经济实行干预
B.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做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A.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B.《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C.《慕尼黑协定》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美国经济强大,被称为经济“巨无霸”。下列不属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A.科学技术进步
B.经济发展迅速
C.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D.资本输出增加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晓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等文字,她查找的国际组织应是

A.欧洲联盟 B.世贸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苹果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产业遍布全球,其高新电子产品如苹果手机等更是受年轻人的青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及促进这种趋势的因素。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哪种大举措?
材料二 2011年,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专题报道,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企业众多,分布在从沿海到内地的诸多省份,然而,这些苹果代工企业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污染问题,如武汉名幸有限公司代工苹果电子元器件,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等,影响很大。。。。。。
(2)依据材料二,归纳写出苹果公司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
(3)面对经验和教训,请你谈谈中国应该怎样应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航母梦”,纵观历史,许多舰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载着一个民族的复兴荣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利”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请你写出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1853年7月,美国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汽战舰兵临东京湾,随后迫使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面对带来的屈辱,日本如何摆脱自己的命运?
(3)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游船上,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该党在改革开放后,探索出一条怎样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4)1945年9月2号上午,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这宣告了那场战争的结束?这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当前,中华民族这艘大船正在扬帆起航,各项事业成就辉煌,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悟?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 分)中国历朝均重视思想文化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曾用过野蛮的方式加强思想控制,但当时的统治者也认识到史书的重要性,明令规定:秦国的历史、占卜,种植书不在焚烧之列,……汉朝时,儒学取得了正统与独尊的地位。
(1)据材料一回答,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那些措施、汉朝时,儒学的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材料二、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据材料二回答,隋唐加强思想控制的代表方式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方式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明清时期选拔官吏,在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同时,明清统治者故意从知识分子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严重者因此招来杀身之祸……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材料三中,明清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那些措施?
(4)以上三则材料显示,历代统治者重视思想文化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西方步入近代的时间远远早于东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通过革命或者改革,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1)依据材料,指出17世纪以前对资本主义产生起推动作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举出17世纪到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的典型历史史实。
材料二1793年,英国政府全权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朝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就该政策的利与弊,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三 起自19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切入到文化心理层面———《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开端的标志及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和“文化心理”而发起的两次运动?

来源:高一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