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二历史第四套

关于图片表述错误的是(   )

A.反映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B.使用的是曲辕犁
C.铁器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能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青铜文物及文物上的拓片。联系商代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商代的青铜铸造水平很高
②该文物产自官营手工业
③拓片上的文字是甲骨文
④当时青铜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
① 汉代开通丝绸之路
② 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③ 清朝时期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④ 元代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著作《五杂俎》记载:“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新安:指安徽歙县地区),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指山西)。……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从材料中可获得的信息为(   )

A.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主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这一社会现象

A.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便利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累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欧洲头等强国,1851年5月1日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共有18000个参展商提供了10多万件展品,在这次世博会上人们能够看到的是

A.蒸汽设备和火车机车
B.水力织布机和内燃机
C.蒸汽织布机和电灯
D.汽车和飞机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

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C.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促进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中国改变“没有自己的重工业”始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一五计划完成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名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民谣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乡镇企业的崛起
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南下深圳视察,以重走邓小平的南巡之路来展现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20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贡献是

A.做出开设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
B.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C.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科学解释社会主义的本质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两个国家崛起的共同条件中最重要的是(      )

A.拥有政治制度的优势 B.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
C.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 D.拥有强大的工业优势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两颗门牙”指的是牙买加和雅加达
B.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繁荣发达
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对下图分析中,知道西方人了解世界范围的变化以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关系出现的发展趋势有

①了解范围不断扩大
②逐渐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状态
③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④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工厂也增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的革命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生产走向最全面的社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和意识,可以说把他们拖进一种从完全自由竞争过渡到完全社会化的新的社会制度。”材料中“新的社会制度”主要是指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

A.工厂制度 B.世界贸易市场
C.世界金融体系 D.垄断组织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当时中国官员宁波海关文案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博览会。当时,李圭在博览会上最不可能见到的最新科技成就展品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巴里·艾肯格林在《嚣张的特权》中写道:上个世纪以来,美元主导着全球货币,不仅美国人使用美元,而且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也使用美元。美元的崛起记述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兴起。“美元的崛起”反映了(   )

A.美元成为各国通用的货币
B.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和制度化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市场经济体制被各国一致认同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其所反映的经济形态有何特点?
材料二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
(2)材料二反映出北宋的商业管理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管理的什么趋势?

(清明上河图)
材料三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3)依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制瓷业发展的显著成就是什么? 该材料也反映了我国这一时期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请从经济形态和政策层面回答,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54页。
材料二 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
──《视察上海时的谈话》(1991年1月28日―2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浦东国际人才网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特区”涉及哪几个省?与材料一青岛、大连一并开放的江苏省两个港口城市是哪里?(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浦东开发的主要目标。浦东开发距材料一中“特区”开放多长时间?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浦东开发开放有何重大意义?(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对外开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分析两种贸易方式带来的影响。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来源:高二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