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二历史第五套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具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南方墓葬曾出土了很多铁农具,主要包括锄、镢、镰、铲、斧、锸。秦汉时期的南方墓葬曾出土钁、铲、镰、斧、犁、锄、锸等多种铁农具。出土农具的变化表明(   )

A.古代农业生产环节明显繁多
B.南方农业生产较北方更为先进
C.精耕细作农业范围逐渐扩大
D.南方农业耕作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 “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D.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
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D.为改革开放奠定物质基础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A.开辟新航路 B.殖民掠夺
C.发动鸦片战争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

A.西门子发电机
B.英国的蒸汽机车
C.卡尔.本茨第一辆汽车
D.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末 B.20世纪70年代末
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末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有

A.加强国家干预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B.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多市场,少政府”
C.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D.德国强调政府亲自定调,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全球通史》)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十七八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处在“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
①海外市场的形成  ②世界工厂的地位 ③圈地运动的推进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B.为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C.帮助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
D.是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

A.不能迅速推动工业化
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
C.发展了资本主义
D.发展了小农经济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经达到了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正爆发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
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
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逝世后,其继任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B.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制定了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C.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D.三人都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苏联解体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①《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②戈尔巴乔夫担任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③八一九事件
④《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签署

A.④②③① B.②④③①
C.④①③② D.③④②①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7年,西欧一些国家建立欧共体的目的是
①寻求安全保障  ②加快经济发展  ③抗衡超级大国  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茂物宜言》。该宣言提出发达国家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不迟于2020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从而确立了亚太经济合作的远景目标。宣言为各国制定不同时间表,是因为

A.各成员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发展中国家力图摆脱美苏的控制
C.发达国家试图加强控制和掠夺
D.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世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继而出现了世界性金融危机。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美国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
B.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C.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
D.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于股票投资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学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2)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3)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
材料五
 
(5)上面所示三幅图片反映了发生在15-—19世纪的重大事件。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个重大事件各是指什么?这三个事件对世界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争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2)二战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试以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就是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1933—1939年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进行“救济”?这些社会救济举措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81年1月里根就任总统后即着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3年3月国会通过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它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如对低收入家庭的援助项目等,用以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福利的过重负担。里根政府强调州和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某些责任,它规定在10年内把几十项福利与公共服务项目在三级政府间管理财政收支上作出明确划分。里根政府推动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强调调动私营保险业的积极性,给予私人养老金计划以更多的税收优惠,并使更多的人参加个人退休储蓄帐户。
——整理自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里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美国经济形势分析里根政府此项改革的重大变化。
材料三  德国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强调收入的再分配,并以明确的法律形式保护社会上受助者的各项基本权利,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实施,尽可能地扶持受助者的自主和自立能力,使他们尽快地以独立公平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这种政策不同于北欧国家的普遍福利主义政策,也不同于英法的平等主义原则。
—摘自《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探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来源:高二历史第五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