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下图为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是

A.东北部 B.东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

地铁线附近最适宜建长途汽车站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监测并估算该城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率的变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 和GPS B.RS和GIS
C.GIS和RS D.GPS和GIS

据图可知,该城市近十年

A.城区植被覆盖率增加 B.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C.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部分农业信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区域耕地利用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复种指数下降 B.城市扩张,土地变更用途
C.过度利用,土壤肥力衰退 D.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抛荒

图示现象可以反映我国

A.农业技术水平下降 B.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粮食生产压力减小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B.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978~2006年稻谷、小麦、玉米生产的MI指数值变化图,图中MI指数值越大,表示农作物空间集中程度越高,反之越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判断

A.稻谷种植区域越来越集中 B.稻谷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
C.集中程度变化最小的是小麦 D.玉米的集中程度一直低于小麦

造成稻谷MI指数值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科学技术进步 B.市场需求量增加
C.交通条件改善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A.0点 B.5点 C.15点 D.20点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间农业人口转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波河(图中R)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河流汛期长,含沙量较大;流域为粮食(水稻、小麦)主产区。该国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R河平原上。图(丙)为波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威尼斯潟湖,是地中海区域内最大的湿地,位于波河的入海口附近。14~17世纪初意大利当局发现该潟湖逐渐发生不良变化,为此将很多汇入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尤其是17世纪初改变波河河口位置,最终引发了该潟湖新的环境问题。图(乙)为威尼斯潟湖南部简图。
(1)分析1861年~1991年农业人口转移方向在整体上对意大利城市化的影响。
(2)从地形角度分析波河流域南北部水电站数量差异。
(3)分别说明L与N两处地形对R河流域水稻生长环境带来的影响。
(4)简析河流改道外流对威尼斯潟湖的保护作用和产生的新环境问题。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2——海洋地理]
希腊总统2015年2月19日在总统府会见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指挥员张传书时说,中远集团正在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地中海地区的最大港口,这不仅对希腊有利,对本地区所有国家都有利。下图为比雷埃夫斯附近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比雷埃夫斯港口海岸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2)简述比雷埃夫斯港口建设的有利条件,说出港口建设须防范的主要地质灾害  (9分)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 5—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 涝渍包含涝和渍两部分,涝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而渍主要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农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形成渍灾。下图所示为我国南方河流R河中游某段,该河段雨季水位常在40米左右。此时,该地河谷平原易发生涝渍灾害。

(1)简析R河河谷平原雨季易发生涝渍灾害的原因。
(2)提出治理该地涝渍灾害的措施。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6——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圾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据此,结合“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西班牙
64
17
6
13
中国
70
20
5
5

(1)据表中信息,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6分)
(2)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9分)

来源:201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试题四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