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诏安县山区五校初二下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抗美援朝胜利 |
C.《共同纲领》颁布 | D.土地改革完成 |
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1951年说,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指的是( )
A.越南战争 | B.世界反西斯战争 |
C.朝鲜战争 | D.美国内战 |
下图是1949年至1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
①建国初土地改革运动 ②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四个选项中适合作为下面表格名称的是中国________成就表
地区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1947年5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1955年10月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1958年3月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1958年10月 |
|
西藏自治区 |
1965年9月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不包括
A.互不侵犯 | B.平等互利 |
C.和平共处 | D.和平与发展 |
汽车(Car)是由卡尔·本茨发明的一种现代交通工具,英文原译为“自动车”。新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批汽车是在
A.鞍山 | B.武汉 | C.沈阳 | D.长春 |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C.三大改造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 D.“包产到户”的实施 |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 )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B.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
C.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A.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犯下的严重错误 |
B.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
C.是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 |
D.是学习苏联的结果 |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 D.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容国团 | B.杨振宁 |
C.邓稼先 | D.钱学森 |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① 出席APEC会议 ② 出席万隆会议
③ 与尼克松会谈 ④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 |
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 |
B.“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
C.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其中的“奠基工程”是( )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B.发展高等教育 |
C.开始恢复高考 | D.增强教育难度 |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也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总理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
A.中印建交 | B.出席万隆会议 |
C.中美建交 | D.重返联合国 |
1958年,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错误: 改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一派繁荣景象,于1981年设诺贝尔文学奖为中国最高文学奖。
错误: 改正:
1961年,中共中央为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决定实施以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心的“两弹一星”方案。
错误: 改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开始起步,城市的改革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行,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1954年,福建汉族农民杨白劳为地主王老五耕种土地。1956年,杨白劳和王老五都成为人民公社的社员。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015年3月3日至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何时在北平(现北京)召开?谁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第一届人民政协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是什么?《共同纲领》在当时有何作用?
材料二
(3)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4)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部法律文献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经过了短时间的"眺望",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政府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都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包括两国间的相互政策,为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开始试探和接触。
材料三 2012年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在题为《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的讲话中说:“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时,中美关系的发展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1)结合材料一说明:建国初期美国为什么敌视中国?为此它采取了哪些敌对政策?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什么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请举出这一时期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大事一例。
(3)根据材料三谈谈中美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4)有的同学认为美国经常给中国制造麻烦,还是不与美国建交为好;有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一定摩擦,但是双方有更广泛的合作空间,应该友好合作。请简要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什么事件?
【出现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什么?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处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在我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以后……虽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但革命的内容和方法已经同过去根本不同……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3)材料三中“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根源是什么?(2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4)依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