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能生动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右图剪纸体现了我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是
 

A.盐铁官营 B.集体协作
C.男耕女织 D.牧业为主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景德镇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是

A.丝织业 B.造纸业 C.制瓷业 D.冶铁业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下列有关唐代“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
B.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C.使用纸币 “交子”进行贸易活动
D.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 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中1912—1919年间中国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造纸业和烟草业
C.火柴业和榨油业 D.钢铁业和煤炭业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教育现代化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夺高产,放卫星,确保亩产十万斤。”下列各项与之有关联的是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此“序曲”直接推动的改革是

A.实行医疗保障卡制度 B.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
C.计划生育制度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

A.深圳 B.浦东 C.厦门 D.海南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A.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C.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金城在《国民野史》中这样描述:“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爆竹,举行公宴庆祝”。这样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洋务运动中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后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的表述:“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肯定了

A.工业革命的作用
B.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C.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D.工人运动的作用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A.汽车时代 B.网络时代
C.电气时代 D.蒸汽时代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下列各项中,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是

A.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
B.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C.贝尔发明电话机
D.卡尔·本茨制成最早的汽车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工业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金融领域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一文中说:“罗斯福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政导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独裁统治
B.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
C.新政全盘接受苏联的政治体制,开始实施计划经济
D.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一文中指出:“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此“办法”是指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C.实行实物配给制
D.取消自由贸易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着重发展的产业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蛮干”是指他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强行推广种植玉米运动
D.彻底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支撑“二战”后世界经贸和金融关系的三支柱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盟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的调查:到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统计数据分布如下表

到1969年
 1970-1979年
1980-1989年
1990-1996年
 6个
6个
20个
69个

这一统计结果说明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在不断减弱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在不断加强
C.世界经济发展以七大洲为单位
D.各大洲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学们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以下图片。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两级格局的解体 B.欧盟成立
C.科技革命 D.经济全球化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在准备学业水平考试的小王同学打开电子邮件,发现小马发来了一道题,题目是这样展现的:
材料一:1978-2000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表

项目
 1978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133.6元
2090.1元
2162元
2210元
 2253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343.4元
5160.3元
5425元
 5854元
6280元

——《经济成长历程》
      
A                                      B
      
C                                  D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形势就不稳定。”
——《经济成长历程》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但是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I1人民教育出版社
“到1977年,农民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在一些地方,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II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 小平南方谈话)
——《经济成长历程》
(1)材料一表格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20多年中增加了十几倍。材料一图示事件与这一情况有关的是              。小王作出了正确答案。请你将小王所作答案填入以上空格中。(4分)
(2)从材料二的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三则材料各自论述了理由,请你对这些理由作出归纳。(8分)
(3)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不久,中共召开了十四大,这次会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小王和小马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电话交流,请你依据材料三做出正确答案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女子衷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5分)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5分)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今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黄小灿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经济全球化的渊源及发展”的探究学习,其中以下材料引起了他的关注和思考。
材料一:“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占领的“这些岛屿”属哪一大洲? 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哪一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谈谈这一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