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2012年是孔子诞辰2563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推出高2.561 m的铸铜贴金孔子雕像,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字浮雕墙,以“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了展示内涵。下面四句话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篇序语的是(    )

A.“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君子和而不同”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下面哪种主张(    )

A.“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B.“谓行仁自孝悌始”
C.“刑不避大夫”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握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A.墨家的兼爱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如、卓氏之梁鸿也。使当其时,卓氏如孟光,必请于王孙,吾知王孙必不听也。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抉择。”材料反映了李贽对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一事的赞扬。体现了他(      )

A.否认孔孟学说 B.“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C.痛恨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 D.男女平等的观点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l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古代中国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D.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人邢呙上疏称:“臣少时业儒,每见学徒不能具经疏,盖传写不给。今(雕)版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绘画是人类文明的一笔财富,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古老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风格不断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宋偏安江南——“残山剩水”
B.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画、山水画兴起
C.明清时代变革、社会动荡——画风雍荣华贵
D.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盛行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中所思念的“佳人”,与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都是一种托喻。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说逐渐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下列各项与之无关的是(    )

A.工商业城镇兴起 B.小农经济解体
C.市民阶层崛起 D.商品经济发达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康有为维新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材料四

(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方古代科技发展的差异性,并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6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3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威”“扬武”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