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那次会议上制定的?(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的东北工业基地,是当时我国唯一的工业基地。(  )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始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件与其历史影响的搭配,不相符的是 (  )

A.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西方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力量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
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依据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社会主义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右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所示为原汇昌花边线漂染厂的收据。这一历史遗存印证的是(  )

A.“一五”工业化建设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跃进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失误。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什么现象(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共产风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工作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甘当一颗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刻苦钻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从不乱花一分钱,却把积攒的钱捐给灾区。他为人民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塑造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他是那个时代的楷模,他的精神品质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  )

A.卫星升空 B.汽车国产化 C.原子弹爆炸 D.运载火箭发射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1951年——张援朝 B.1953年——杨跃进
C.1967年——王文革 D.1980年——刘开放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大事记(如下)

1979年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0年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1982年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9年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

(1)据材料一,说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2)据材料二,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2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