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提出问题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曲《小苹果》风靡大江南北,这首歌有多人的演唱版本同时存在.你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来判断唱者是谁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一项是( )

A.
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
B.
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慢慢抽出
C.
用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
D.

吹口哨,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
探测海深
B.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

超声波探查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加热,水因吸热温度会升高
B.夏天,剥开冰棒纸,冰棒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
C.冬天向手心“呵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因液化放热而使手心变暖
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B.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越大
D.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越尖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无数闪烁的星光,高悬的月亮,高楼内射出的各色灯光交相辉映,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着淡淡的绿光,它们中一定不是光源的是( )

A.星星 B.月亮 C.灯 D.萤火虫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汽化和升华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液化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人感到凉爽,若用电风扇对着温度计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无法确定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铁﹣﹣铜合金    B.镁﹣﹣铁合金
C.钠﹣﹣铝合金    D.铁﹣﹣铝合金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小明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时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时吸热不升温
D.由于水温没有达到100℃,所以他没有把水加热到沸腾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 )

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
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
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星期一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同学们能听到老师讲话的声音是因为声音以      的形式,通过      传播到你的耳朵里引起      振动;每当老师讲完一句话后,都会从远处传来重复的声音,这其实是      现象.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      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      来测量温度的.如图中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温度计:      ℃,乙温度计:      ℃.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      成蒸气,并      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      成液体,并      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北京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在太阳、月亮、烛焰,眼睛、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有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全部熔化前,甲盆水的温度      乙盆水的温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有气体都能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呈气态.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2)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0℃,从液态空气中提取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咙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
(3)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A、B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l)      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2)该晶体熔化过程用了      min时间;
(3)该晶体熔化时需要      热,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4)由晶体图象分析可得:3min时物体处于是      态,8min时处于      态,12min时处于      态.
(5)图2四幅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a,它成像在距小孔b,且a大于b.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      的关系.
(3)分析比较      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该实验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5)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李明小组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沸腾过程中,某一气泡经过A、B处时的大小;
(4)李明发现,本小组的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比其他组要长,其原因可能是:           .(至少说出两条.)
(5)小丽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为什么?
答: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