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届浙江绍兴中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①日(  ) 信(    ) 2)道(  ) 食(  ) ③固( ) 以(  )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浙江绍兴中考)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   )

A.以五十里之地安陵——完成一笔交易
B.其文理皆有观者——爱的孩子
C.山不在高,有仙则——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其妙
D.长烟空——我们家人都去旅游了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浙江温州中考)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陈太丘与友          ②媵人持沃灌        
③由是先主遂          ④惧其不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浙江温州中考)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微不道(    )    A.不为外人道也    B.食不饱,力不
②不可状(    )    A.不能其一处也    B.之者谁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浙江舟山中考)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风烟望五无人问 B.媵人持沃灌赴蹈火
C.臣不受恩感激引人入 D.陈太丘与友而遇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四川攀枝花中考)解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每句3分)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②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③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甘肃武威中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管仲。   采贤俊岩穴。
B.先主器。       君吴、楚士。
C.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应斯举。
D.将军岂愿见之。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
(3)解释句中加点词。
三往,乃见。(   ) ⑵先主遂亮。(   )
⑶欲大义于天下。(   )⑷昔武王纣。(   )
(4)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6)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广东韶关中考)古诗文阅读。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而不能其才
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执策而临之
(2)翻译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才美不外现。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广西梧州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书以观 ∥ 言行一致   B.遇其叱咄∥不可
C.未尝稍降色 ∥ 不辛苦   D.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 得患失
(2)下列与“以是人多书假余”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策之不其道
C.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D.不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赠序,作者以自己艰苦求学的切身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B.文段先叙无书之苦,继而写借书之难,最后极言求师之艰。
C.“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这个细节仅突出天气的寒冷。
D.“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中的“立侍”“俯”“倾”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虔诚和恭敬的求师态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 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也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也福:保佑。
C.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过失。
D.望其旗,故逐之靡:倒下。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黑龙江绥化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 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
(1)下列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小惠未,民弗从也 B.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皆绮绣 D.人过然后能改

(2)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湖北鄂州中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将鼓不若弃 B.可一战故为贪利诱之
C.入见止以待之 D.战长勺言玮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小惠未             ②神弗
③玮侦虏兵已远      ④玮又使人谕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3分)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湖北荆门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乘   弓手应声刺
B.远近皆服能   真无马耶
C.学不思则罔   遂曳矛
D.见必之决生死     轻寡人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人三(鼓:击鼓)        B.公将之(驰:奔跑)
C.远近皆其能(服:佩服)    D.值偷在市饮酒(适:恰好)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则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
B.乙文“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把握战机,从而一举取得胜利。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
②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湖北十堰中考)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矣 备:完备,详尽   浊浪排空 排:充满
B.北巫峡 通:直到,到达       暮冥冥 薄:迫近
C.此乐何 极:穷尽            感而悲者矣 极:十分,非常
D.而长烟一空 或:有时        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4)《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湖北襄阳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②杀人梃与刃             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于朝廷予观夫巴陵
B.臣之客欲有求臣所欲有甚生者
C.朝廷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
D.以刃与政,有以乎览物之情,得无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                   ;乙文强调的是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湖南郴州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连月不(  )②杂然而前者(  )
③长烟空(  )④游人而禽鸟乐( )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湖南张家界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②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②刻:清晰地。③宣:宣扬;上:皇上。④剌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
(1)解释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 饮少醉    (           )   ②遂书以其亭焉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
(4)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江苏淮安中考)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臣本布衣(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何信亡(        ) ④王之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3)【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4)【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辽宁营口中考)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不为得也                 ②由是则而有不用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山东菏泽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后蓉复履其地,蹶然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有闻   鲜:少
C.每之,足苦踬焉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之  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山东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       延:引领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行道之人弗受。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四川眉山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                      B.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怎么)战                B.必以(实情)
C.小大之( 监狱)             D.(虽然)不能察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届云南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⑤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⑥妻子以代公偿。”行省防悟,都中乃得免。(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释】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 ②翔踊:物价飞涨。 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 ④粜:卖出粮食。 ⑤比:等到 ⑥鬻(yù):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杂然而前陈者 (       )     ②宴酣之乐 (            )
③射者中,弈者胜 (        )  ④饶去杭几二千里 (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行者休于树/苛政猛于虎也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
C.都中乃得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行省怒其专擅/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请根据提示,找出选段【甲】中含有“乐”字的相应语句,填写在A处;在B.C处概括对应语句中“乐” 的含义。

(5)选段【甲】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选段【乙】中王都中擅自将米价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都这样写有何作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