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语文第十单元测试卷
比一比,组词语。
俭() 挣() 战()拒() 桨() 旗() 纳()肠()
捡() 睁() 站()矩() 奖() 棋() 吶()场()
补充词语。
( )吃( )用 ( )疲力尽 不( )而同
( )如其来 喜出( )外 栉风( )雨
( )牛( )马 ( )然开朗 拾金不( )
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像断了线的珠子。
(1)秋天的稻田,黄灿灿的像( )。
(2)小花瓣上的滴滴水珠就像( )。
(3)蜻蜓在空中飞舞,真像( )。
修改病句。
(1)雪花是什么样的呢?用黑布接些雪花,在放大镜下,就会一朵朵非常美丽的花朵闪着晶莹的光彩。
(2)升旗仪式上,学校的高音喇叭里嘹亮的国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月亮越升越高,(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强不执弱,众不劫寡,( ),( )。
(3)老人满脸的风霜,和他谦卑的笑容,怄楼背影,也时常浮现眼前。这句话选自课文《 》。
(4)默写《琵琶行》。
句子练习。
(1)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2)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3)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
(4)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妈妈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学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妈妈起早摸黑地耕地,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妈妈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妈妈一个,妹妹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妈妈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有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个。三两口下区,嘴里没有品出味来,馒头已不见。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怎么办?干脆,把妈妈的那个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妈妈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稀粥吗?她说过,他不喜欢麦粑呀!
……
等我回到家,呆呆地看着手中的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有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妈妈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妈妈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妈妈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妈妈把馒头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联系上下文揭示下列词语的意思。
苦涩:
故伎重演:
本文是以( )为线索安排材料的。
文中的“我”其实是个懂事的孩子,请用事例简要说明。(至少三个)
(1)
(2)
(3)
阅读理解
茶杯与茶壶
①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主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②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惧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年轻人精神一振,问:“画什么呢?”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典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信心十足地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信手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
③年轻人沾沾自喜,问:“这幅画你满意吗?”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不错,但还是有失偏颇,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说:“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④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
摘录文中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 、 、 、
。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