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市满洲里市六校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
A.秋天植物落叶 | B.病毒能繁殖后代 |
C.亲鸟喂养雏鸟 | D.钟乳石慢慢长大 |
“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离开”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首先制定调查方案 |
B.记录要客观真实 |
C.随意到野外进行 |
D.仔细观察 |
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
B.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
C.沙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
D.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
下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下列修改建议正确的是( )
鼠妇位置 |
鼠妇数量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左半侧 |
20只 |
明亮 |
20℃ |
适宜 |
纸盒右半侧 |
20只 |
阴暗 |
30℃ |
适宜 |
A.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对于农田中的蝗虫来讲,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
A.阳光、空气、土壤和温度等因素 |
B.农田中的其他蝗虫 |
C.农田中的其他各种生物 |
D.以上三项都是 |
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 |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
C.一片水稻地 |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 B.消费者 | C.分解者 | D.水分 |
水稻→螟虫→青蛙表示的是( )
A.食物链 | B.食物网 | C.生态系统 | D.生产者 |
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生物→剑水藻→蜻蜓幼鱼→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排入难解难分的有毒物质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是( )
A.微小水生植物最多 |
B.大鱼最多 |
C.各种生物一样多 |
D.活的时间比较长的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 |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上层 |
C.大气圈下层、水圈大部分、岩石圈 |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
“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指的生态系统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 B.草原生态系统 |
C.森林生态系统 | D.农田生态系统 |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B.仙人掌的根系发达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
B.湿地生态系统 |
C.生物圈 |
D.海洋生态系统 |
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应使用下列哪种仪器( )
A.放大镜 | B.显微镜 | C.望远镜 | D.平面镜 |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若目镜为5×,物镜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
A.5倍 | B.10倍 | C.15倍 | D.50倍 |
王刚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切片时,发现分生区细胞偏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哪里移到( )
A.左上方 | B.左下方 | C.右上方 | D.右下方 |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光线很强,则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
A.平面镜,较小的光圈 | B.凹面镜,较大的光圈 |
C.较大的光圈,凹面镜 | D.较小的光圈,平面镜 |
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 |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
C.移动载玻片 | D.换一个目镜 |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所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 )
A.形态不规则 | B.厚实一点 | C.越大越好 | D.薄而透明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物质都能穿过细胞膜 |
B.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
C.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
D.细胞中的物质分有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 |
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液泡 | B.染色体 | C.线粒体 | D.叶绿体 |
一棵榕树的树叶、根的细胞遗传物质含量( )
A.一样多 | B.不一样多 | C.叶比根多 | D.根比叶多 |
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的结构像一个( )
A.长方形的格子 | B.螺旋形的梯子 | C.长长的管子 | D.倒置的鞋子 |
下列不属于器官的一组结构是( )
A.肝脏和胃 |
B.脾和肌肉 |
C.一段骨和一块肌肉 |
D.血液 |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
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蚂蚁 | B.大豆 | C.变形虫 | D.蚯蚓 |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经常在临时装片的培养液中放一些棉丝,其作用是( )
A.增加温度 | B.增加营养 |
C.便于计数 | D.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
(1)铁器表面的锈斑会不断增多,橘子表面的霉斑也会不断增加.你认为铁锈 (属于、不属于)生物,判断的依据是 (只需一理由);橘子上的霉菌 属于、不属于)生物.
(2)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绝大多数生物是由 构成的.
下图是制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E→ (填写序号)
(2)将正确操作制作后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视野中有这样几个结构: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个结构是 .
(3)A和E两个步骤中所滴的液体分别是 和 .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填“目镜”或“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
(5)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如下表,请问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一台显微镜是
显微镜编号 |
①号 |
②号 |
③号 |
④号 |
目镜 |
5× |
10× |
15× |
20× |
物镜 |
10× |
40× |
40× |
35× |
A.①号 B.②号 C.③号 D.④号.
如图显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操作步骤,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往装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 .
(2)图中乙往装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 .
(3)制作装片前,先将口漱净的目的是 .
(1)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它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
(2)图中虫和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
分解成简单的 ,供 再利用.
(3)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会 .
(4)植物、鸟、虫三者中,数目最多的是 .如果用网将该生态系统罩起来,防止鸟吃植物,最终会破坏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 .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 .说出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填字母):许多蚂蚁搬运蚂蚱 ;水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 ;猎豹和羚羊 ; 蝴蝶和花 .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D:种间互助关系)
(1)细胞分裂时, 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先 ,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分裂后的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 .
(2)下图是植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植物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细胞中含有糖类、 、 、核酸等有机物,水、氧气、等无机物.
如图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模式,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胞不具有[ ] 、[ ] 、[ ] .
(2)若将细胞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
[ ]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你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是由[ ] 决定的?
指出图中所示的人体内的二种细胞的名称以及由它们参与构成的组织名称:
A为 细胞,参与构成的组织为 ;
B为 细胞,参与构成的组织为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的一些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为 结果是细胞的 增多;②过程为 ,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 .
(2)A、B、C三种细胞中,A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将来形成 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顺序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 .
(3)能够观察到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加倍的过程是 .
(4)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人体的皮肤属于
A.器官 B.组织 C.系统 D.无法确定.
如图为草履虫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履虫摄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都通过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完成,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是通过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完成.
(2)草履虫结构简单,属于 生物,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000个细菌,说明它对污水有一定的 作用.
剥开一只橘子,观察橘子皮和橘子瓣中各部分,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橘子皮是 组织,果肉是营养组织,“丝络”是 组织.
(2)橘子瓣中的“丝络”在组织中起到 的作用.
(3)成熟的橘子中没有分生组织,分生组织一般存在于 .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l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
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笫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 只 |
8只 |
10只 |
8 只 |
为了使实验结沦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