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县英博学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的思想主张是
A.“仁”和“仁政” | 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
C.以法治国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墨,乙——法,丙——道 |
D.甲——道,乙——墨,丙——儒 |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学术自由 | B.加强中央集权 |
C.提高儒学地位 | D.统一思想文化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下图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说明了
①书院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
②注重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具有伪善性和欺骗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 B.程颢 |
C.朱熹 | D.王阳明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盖亭林论学,本悬二的:一曰明道,一曰救世。其为《日知录》,又分三部:曰经术,治道,博闻”。梁启超认为此人的学术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A.救亡图存 | B.内圣外王 |
C.格物致知 | D.推故致新 |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
B.朱熹的《四书集注》 |
C.李贽的《焚书》《藏书》 |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
某人认为,图形可解释为“圆”,也可解释为“句号”,或者解释为“零”,还可以解释为字母“O”。这种思想属于
A.陆王心学 | B.宋明理学 | C.智者学派 | D.百科全书派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攀登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塔哥拉 | B.梭伦 | C.苏格拉底 | D.彼特拉克 |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和“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共同之处是
A.真理高于一切 |
B.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
C.集中于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
D.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 B.王道和民主政治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人治和法制 |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②拜会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③探讨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④他们还欣赏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教会权威 |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
B.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
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 |
D.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
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甚至把他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 | B.君舟民水 |
C.君权神授 | D.为政以德 |
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
“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法国,率先开花结果在美洲。”这句话描述的是: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人物B和人物C分别是谁?
(2)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4)据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
(3)在18—19世纪的欧洲,一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请指出二个主要思想流派,并简要归纳其主要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