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西名校高二联考物理卷
如图所示为一电学元件的I﹣U图线,图中θ=45°,由此可知( )
A.通过这一电学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B.因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0Ω |
C.此电学元件为非线性元件 |
D.在此电学元件两端加6V电压后,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6C |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缓慢向右移动,则( )
A.灯泡L变暗 |
B.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 |
C.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增加 |
D.流过R1的电流方向由左向右 |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2V,电源内阻为1.0Ω,电路中的电阻R0为1.5Ω,小型直流电动机M的内阻为0.5Ω,闭合开关S后,电动机转动,电流表的示数为2.0A(内阻不计),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的输出的功率为12W | B.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7.0V |
C.电动机产生的热功率4.0W | D.电源输出的电功率为24W |
已知龙岩市区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约为4.0×10﹣5T,其水平分量约为3.0×10﹣5T.若龙岩市区一高层建筑安装了高50m的竖直金属杆作为避雷针,在某次雷雨天气中,当带有正电的乌云经过避雷针的上方时,经避雷针开始放电,某一时刻的放电电流为1×105A,此时金属杆受到地磁场对它的安培力方向和大小分别为( )
A.方向向东,大小约为150N | B.方向向东,大小约为200N |
C.方向向西,大小约为150N | D.方向向西,大小约为200N |
一交流电压为u=100sin100πtV,由此表达式可知.( )
A.用交流电压表测该电压,其示数为50V |
B.该交流电压的周期为0.02s |
C.将该电压加在“100V100W”的灯泡两端,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100W |
D.t=s时,该交流电压的瞬时值为100V |
1831年法拉第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A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R组成一个回路,B线圈与开关S,电流表G组成另一个回路.如图所示,通过多次实验,法拉第终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的瞬间,电流表G中有a→b的感应电流 |
B.闭合开关S的瞬间,电流表G中有b→a的感应电流 |
C.闭合开关S后,在增大电阻R的过程中,电流表G中有a→b 的感应电流 |
D.闭合开关S后,在增大电阻R的过程中,电流表G中有b→a的感应电流 |
如图甲所示,一个圆形线圈的匝数n=100,线圈面积S=200cm2,线圈的电阻r=1Ω,线圈外接一个阻值R=4Ω的电阻,把线圈放入一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已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
B.电阻R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均匀增大 |
C.线圈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4×10﹣4W |
D.前4s内通过R的电荷量为4×10﹣4C |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涡流,使锅体发热从而加热食物.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锅体中涡流的强弱与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 |
B.电磁炉中通入电压足够高的直流电也能正常工作 |
C.金属或环保绝缘材料制成的锅体都可以利用电磁炉来烹饪食物 |
D.电磁炉的上表面一般都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加快热传递减少热损耗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扩大,节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某发电厂采用升压变压器向某一特定用户供电,用户通过降压变压器用电,若发电厂输出电压为U1,输电导线总电阻为R,在某一时段用户需求的电功率为P0,用户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U2.在满足用户正常用电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 |
B.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 |
C.若要减少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可以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 |
D.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会降低输电效率 |
绕有线圈的铁芯直立在水平桌面上,铁芯上套着一个铝环,线圈与电源、电键相连,如图所示.线圈上端与电源正极相连,闭合电键的瞬间,铝环向上跳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保持电键闭合,则铝环不断升高 |
B.若保持电键闭合,则铝环停留在某一高度 |
C.若保持电键闭合,则铝环跳起到某一高度后将回落 |
D.如果电源的正、负极对调,观察到的现象不变 |
如图所示,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40:1,在副线圈两端接有“6V、40W”的电灯泡.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原、副线圈中,通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时时刻刻都不相同 |
B.通过原、副线圈的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 |
C.变压器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40V |
D.变压器输入功率为40W |
物体导电是由其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引起的,这些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又叫载流子.金属导体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现代广泛应用的半导体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N型半导体,它的载流子为电子;另一类是P型半导体,它的载流子为“空穴”,相当于带正电的粒子,如果把某种材料制成的长方体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如图所示,且与前后侧面垂直,长方体中通有方向水平向右的电流,设长方体的上下表面M、N的电势分别为φM和φN,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是P型半导体,有φM>φN |
B.如果是N型半导体,有φM<φN |
C.如果是P型半导体,有φM<φN |
D.如果是金属导体,有φM<φN |
如图所示,L1和L2是远距离输电的两根高压线,在靠近用户端的某处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监测输电参数.在用电高峰期,用户接入电路的用电器逐渐增多的时候( )
A.甲电表为电流表 | B.甲电表的示数变小 |
C.乙电表为电压表 | D.乙电表的示数变大 |
如图所示为一种质谱仪示意图,由加速电场、静电分析器和磁分析器组成.若静电分析器通道中心线的半径为R,通道内均匀辐射电场在中心线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分析器有范围足够大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中心线通过静电分析器,由P点垂直边界进入磁分析器,最终打到胶片上的Q点.不计粒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板M比极板N电势高
B.加速电场的电压U=ER
C.直径PQ=
D.若一群离子从静止开始经过上述过程都落在胶片上同一点,则该群离子具有相同的比荷
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现已用导线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
(1)请把电路补充完整;
(2)实验时,将线圈A插入线圈B中,合上开关瞬间,观察到检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这个现象揭示的规律是 ;
(3)(多选)某同学设想使线圈B中获得与线圈A中相反方向的电流,可行的实验操作是
A.抽出线圈A | B.插入软铁棒 |
C.使变阻器滑片P左移 | D.断开开关. |
现有一种特殊的电池,它的电动势E为9V左右,内阻r大约为40Ω,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量程为6V,内阻为2KΩ,R1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R0为定值电阻.
①实验室备有以下几种定值电阻R0
A.10Ω | B.100Ω | C.200Ω | D.2000Ω |
为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应选哪一种?答 .(填字母序号)
②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则根据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为 V,内阻r为 Ω.
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固定着宽L=0.20m的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端接有电源和滑动变阻器,已知电源电动势E=6.0V,内电阻r=0.50Ω.一根质量m=10g的金属棒ab放在导轨上,与两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0T、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若金属导轨是光滑的,已知sin37°=0.6,cos37°=0.8,取g=10m/s2,求:
(1)要保持金属棒静止在导轨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多大?
(2)金属棒静止在导轨上时,如果使匀强磁场的方向瞬间变为竖直向上,则此时导体棒的加速度是多大?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第四象限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5.0×10﹣8kg、电量为q=1.0×10﹣6C的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经U0=10V的电压加速后,从P点沿图示方向进入磁场,已知OP=30cm,(粒子重力不计,sin37°=0.6,cos37°=0.8),求:
(1)带电粒子到达P点时速度v的大小
(2)若磁感应强度B=2.0T,粒子从x轴上的Q点离开磁场,求QO的距离
(3)若粒子不能进入x轴上方,求磁感应强度B'满足的条件.
如图甲所示为一台小型发电机的示意图,单匝线圈逆时针转动.若从中性面开始计时,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1.0Ω,外接灯泡的电阻为9.0Ω.求:
(1)写出流经灯泡的瞬时电流的表达式;
(2)转动过程中穿过线圈的最大磁通量:
(3)线圈匀速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
如图(甲)所示,MN、PQ为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平行光滑导轨,导轨间距L为0.5m,导轨左端连接一个阻值为2Ω的定值电阻R,将一根质量为0.2kg的金属棒cd垂直放置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金属棒cd的电阻r=2Ω,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2T.若棒以1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对棒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并保持拉力的功率恒为4W,从此时开始计时,经过2s金属棒的速度稳定不变,图(乙)为安培力与时间的关系图象.试求:
(1)金属棒的最大速度;
(2)金属棒的速度为3m/s时的加速度;
(3)求从开始计时起2s内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