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高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
山东地区最早遭受列强的侵略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中法战争时期 |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 )
A.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
B.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 |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保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
《唐会要》卷78载:“有大狱即命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鞫之,谓之大三司使。又以刑部员外郎、御史、大理寺官为之,以诀疑狱,谓之三司使。”由此可知,唐代大三司使和三司使的主要职责是( )
A.司法审判 | B.中央监察 |
C.宗庙祭祀 | D.选拔官员官吏 |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
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中Ⅰ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 )
A.山戎 B.匈奴 C.突厥 D.回纥
2.在图中Ⅱ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
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
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你认为 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民主主义革命 |
蒋介石在1938年底的一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以四川为最后根据地,北固陕西,南控湘、黔、贵诸省,稳扎稳打……如此,日本则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的讲话可以反映( )
①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②没有四川,抗战一定失败
③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④四川在八年抗战中牺牲了大量壮士
A.①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 )
A.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 |
B.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 |
C.蒋介石《1936年日记》 |
D.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在古希腊文化中,“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
A.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B.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审判 |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力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说明宗法制( )
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
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
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的看法的同志们)产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延安时期 | D.过渡时期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庭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
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 )
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 |
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
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 |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却又包含着隐患,主要是指( )
A.面临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扑 |
B.缺乏政治、经济、思想上的牢固基础 |
C.外国侵略势力要渔翁得利 |
D.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太平军人员的伤亡 |
清设军机处弊端多多,稍可称赞的是( )
A.军机大臣无法弄权 |
B.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 |
C.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
D.减轻了皇帝的行政工作负担 |
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和枢密院 |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
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 D.枢密院和宣慰司 |
地图可以直观反映历史。如果给下列地图加一标题,应该是( )
A.太平天国形势图 | B.辛亥革命形势图 |
C.北伐战争形势图 | D.红军长征路线图 |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哪一条路线最合适( )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圆明园遗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
B.北伐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西柏坡——北京天安门 |
C.山东曲阜孔庙——圆明园遗迹——革命圣地延安 |
D.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北京故宫——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
它“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也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融合。”这是一位西方宪政学家的结论。“它”是( )
A.英国的内阁 |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阁 |
C.美国的参议院 |
D.19世纪未德国的帝国议会 |
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 |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
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 | 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背景相同 | B.目的和性质相同 |
C.方式相同 |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巨变”应当是( )
A.由闭关走向开放 | B.由愚昧走向科学 |
C.由落后走向富强 | D.由专制走向共和 |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 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
C.外交官员的卖国 | D.广大人民的麻木 |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
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
下图是一份信函,对此信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此信函写于国共对峙时期 |
B.“紧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 |
C.“暴动计划”基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贺、叶军队”是指南昌起义部队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大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他颁布了《大明律》,加强了对主守官吏凭借职权侵吞国家各项钱粮之类贪污犯罪的惩罚。┅┅同时规定:“凡监临官吏挟势求索借贷所部内财物者,并计赃准不枉法论,强取者准枉法论,财物给主”。┅┅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的贪污行为,明律规定“并赃论罪”,并于犯官右小臂刺“盗官钱(粮)”字样,耻辱终身,赃四十贯处斩。┅┅为了对贪官形成更大的威慑力量,明太祖下令各州县设立“皮场庙”,在众人围观之下活剥贪官的皮,然后实之以草,制成人皮草袋悬挂在官府门前,以示替戒。
——《明清帝王与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惩治贪官的结果?分析明代吏治腐败的根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采取这种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一现象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一整套不成文的习惯,被认为是罗马遗产的一部分,只适用于罗马市民。……社会地位低下平民鼓吹把习惯法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综合的成文规则来解决存在的疑问。这就是后来人民大会通过的《十二铜表法》。……这种法(万民法)被认为是一切文明社会法律的一部分。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公民和外邦人。
——摘自邓正来主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
——摘自张企秦译《查士丁尼法学阶梯》(查士丁尼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材料三 罗马法中,诉讼的基本分类之一是对物之诉(讼)和对人之诉(讼),……早期英国法学家了解并熟悉这种对诉讼上的划分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财产。大致说来,土地和附于其上的权益是为不动产,其它则可归于动产一类。……这种由诉讼种类的区分进到物本身的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时日,而其起点为罗马法上的概念是没有疑义的。
——摘自梁治平《英国普通法中的罗马法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材料二举出的“抗辩”理由是什么?从这一内容中可以推论出罗马法具有哪些价值?
(3)依据材料三,由罗马法发展到英国普通法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综合材料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罗马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