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高考模拟试卷(二)
甲流是由H1N1病毒感染引起的,它与乳酸菌最明显的区别是
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 B.有无遗传物质 | C.有无细胞壁 | D.有无细胞结构 |
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豌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豌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 B.CD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C.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 D.“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 |
下列有关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色盲男孩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
B.动物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将会被灭活 |
C.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腔后将继续发挥催化作用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迅速被分解 |
下列关于实验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面积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 |
B.甲基绿的染色能让我们看清楚线粒体的分布 |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 |
D.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途径 |
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对其中①②③④含意表达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 | B.生态系统的种类 |
C.食物链和食物网 | D.信息传递 |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以证实(多选)
A.DNA是遗传物质 |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形状 |
D.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了R型菌细胞中 |
用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多选)
A.遗传病发病根本原因是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程度上受环境因素影响 |
B.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的影响 |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作为分析细胞周期的依据。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二倍体植物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所示信息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组细胞中均有间期细胞 |
B.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一段时间后,丙组细胞数目将增加 |
C.丙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 |
D.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后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加 |
下列各组实验中,其检测方法和结果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名称 |
检测方法(或试剂) |
结果 |
① |
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
变黄色 |
②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吡罗红和健那绿 |
红色和绿色 |
③ |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
显微镜观察 |
寻找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 |
④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
样方法 |
观察记录数值,制成坐标曲线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某患者血液中甲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人在第b天时甲抗体浓度高,说明该病人此时比第a天时病情严重 |
B.该抗原再次入侵时,机体产生的相应甲抗体快而且多,可在较短时间内消灭抗原,机体一般不会患病 |
C.其它的浆细胞不能合成甲抗体,控制甲抗体合成的基因是该类浆细胞所特有的 |
D.b处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形成的 |
某昆虫种群产生了一次基因突变,使原浅体色群体中出现了少数深体色的个体,其基因频率变化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大约在第10代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A基因,随后A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
C.第24代时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则下一代种群中a基因频率小于80% |
D.环境变黑有利于深色个体生存,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该种群基因库中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新物种即将产生 |
据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图可表示人体剧烈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的浓度变化,曲线BC段反映出乳酸与 NaH2PO4反应,导致乳酸浓度下降 |
B.此图能反映出人体经抗原刺激后,抗体量的变化 |
C.此图能反映出人体肌肉细胞中ATP的生成量与氧分压的关系 |
D.此图能反映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 |
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通过细胞融合的方法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类胚胎干细胞的形成及其分化的体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
B.类胚胎干细胞的形成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C.类胚胎干细胞的形成需要胰蛋白酶 |
D.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
下图表示某XY型性别决定植物的性染色体简图。图中Ⅰ片段为同源部分,Ⅱ1,Ⅱ2片段断为非同源部分。其种群中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的个体存在,已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D控制,为伴性遗传。
⑴由题中信息可知,控制该植物的抗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 段。
⑵现有该植物纯合子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哪个片段。选用的杂交亲本的表现型为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则:
如果子一代中 ,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片断。
如果子一代中 ,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Ⅰ片断。
⑶假设某物质在两种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合成,基因(G、g)位于Ⅰ片断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两个不能合成该物质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均能合成该物质,子二代中能合成该物质与不能合成该物质的比例为9:7,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⑷该生物种群中(个体数量很大),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
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以后的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可能会怎样?(在给定的坐标中用曲线图表示)
|
图甲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图乙是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用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做成的实验装置(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乙
图甲
⑴图甲中①是 细胞,判断依据是 。
②是 细胞。若人体受到HIV病毒的侵染,①和②中的 细胞最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⑵从HIV的遗传物质分析,HIV疫苗难以成功的原因是 。
⑶图乙中刺激B点,若微电流计只偏转一次,说明
(4)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可以在图乙中的哪些点
给以适宜的刺激,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
有专家认为,染发剂会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无机染发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探究了染发剂对绿豆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不同浓度的染发剂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观察记录表
浓度 |
发芽率(%) |
长度(cm) |
长势及受损情况 |
|||
第2天 |
最后发芽率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
0.1% |
94 |
100 |
1.2 |
6.0 |
11.5 |
叶片暗哑无光泽,子叶有点焦干 |
1% |
72 |
86 |
1.1 |
1.2 |
2.5 |
萌发的种子根部败坏,腐烂,第5天起停止发育,个体间高矮差异大 |
10% |
6 |
30 |
0.1 |
0.1 |
0.1 |
萌发的种子胚根露出后停止发育,其余种子霉变 |
⑴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 →得出结论→ →进一步探究。
⑵从表中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 。
⑶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⑷如果由这个实验结果推理到染发剂会危害到人体健康,那么这种推理属于
推理,因为染发剂同样作用于 。
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位置X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清水,重复上述实验,20min后,要使水滴维持在位置X处,针筒的容量 (需向左/需向右/不需要)调节。
(2)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3)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在20℃、无光条件下,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处。则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 mL/h。
下图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其中Ⅱ-6不含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病是由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
(2)Ⅲ-9与正常男性结婚怀孕后,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是 。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的脱屑细胞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患这种遗传病。可采取的措施是 。
普通西瓜植株为二倍体(2N=22),花单性,雌雄同株,用普通西瓜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主要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
(2)西瓜的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用基因型为rrrr的四倍体植株做母本,基因型为RR的二倍体植株做父本杂交,当年所结西瓜的瓜瓤的颜色是 ,将其种子种下去,长成的植株的基因型是 。
(3)已知西瓜的果皮深色(B)对浅色(b)是显性。若将四倍体西瓜(bbbb)和二倍体西瓜(BB)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能否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呢?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
右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示意图,所用运载体为质粒A。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请回答:
(1)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 、 和标记基因等。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细菌B之前,一般要先用 处理细胞,以增加其细胞壁的通透性。
(2)将得到的细菌涂抹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就是导入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反之则没有。以上培养基按用途属于 培养基。
(3)上述培养基上聚集的菌种可通过 法或 培养成单菌落,经进一步筛选即可获得导入重组质粒的工程菌。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其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
(4)在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加入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 、四种脱氧核苷酸和 的 DNA聚合酶。
为比较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在相同条件下的繁殖速度,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各取1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独培养;
第二步:定期统计两个容器中的原生动物种群数量,记录在表格中。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两处不妥之处,请分别指出:
① ;②
(2)若修改后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单位:个)
天数 个数 种类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A |
15 |
60 |
80 |
81 |
80 |
82 |
81 |
80 |
B |
12 |
35 |
50 |
60 |
61 |
62 |
60 |
62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
②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 型增长。
③如果将A、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在生存中占优势的是A,判断的理由是 。但当它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 (填“多”或“少”)
小麦是自花传粉植物。在种植白色籽粒小麦的田间偶然发现有一株小麦所结籽粒为红色。研究表时红色籽粒小麦是由种皮中色素所引起的。第二年将该小麦的800多颗红色籽粒播种后,有600多株发育成熟,其中有160多株结白色籽粒,其余仍结红色籽粒。(答题中基因型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1)最初产生结红色籽粒植株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 ;红色籽粒中胚的基因型是 。
(2)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小麦品种。具体步骤是:
①将最初得到的红色籽粒播种后,最好培养至 (传粉前/传粉后),取
进行离体培养;
②待得到 时,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 后,培养至成熟;得到的植株基因型为 。
③待 时,选红色籽粒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