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D.“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察举制的弊端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地方无选官权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C.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C.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D.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D.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国家实力的消长
C.军事冲突的加剧 D.敌对意识的淡化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 “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C.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B.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B.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四大发明中被马克思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在那里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注:知州)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判断,苏东坡在杭州担任何种官职?指出创设此官职的意图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 “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来源:2016届陕西省兴平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