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黄坌老区学校初一上期末模拟历史卷
小明一家寒假准备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 | B.浙江河姆渡 | C.北京周口店 | D.陕西蓝田 |
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A.秦皇陵 | B.中山陵 | C.大禹陵 | D.黄帝陵 |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与谁有关
A.夏王桀 | B.商王纣 | C.周幽王 | D.周厉王 |
对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A.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 B.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
C.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 D.戴枷的奴隶佣 |
春秋时期第一个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齐桓公 | B.晋文公 | C.楚庄王 | D.秦穆公 |
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成语有
①退避三舍 ②卧薪尝胆 ③围魏救赵 ④破釜沉舟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
A.通济渠 | B.永济渠 | C.赵州桥 | D.都江堰 |
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这种文字是
A.甲骨文 | B.大篆 | C.小篆 | D.隶书 |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所写的人物是
A.孔子 | B.老子 | C.墨子 | D.屈原 |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那本书是
A.《离骚》 | B.《论语》 | C.《道德经》 | D.《孙子兵法》 |
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铜钱 | B.刀形币 | C.铲形币 | D.蚁鼻钱 |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禹 | B.周武王 | C.秦始皇 | D.汉高祖 |
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不是其大一统的措施
A.平定“七国之乱” | B.颁布“推恩令” |
C.统一铸币 |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 B.外族入侵问题 |
C.中央集权问题 | D.儒家思想问题 |
西汉时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太学 | B.大学 | C.京师大学堂 | D.国子监 |
西汉时,出击匈奴,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A.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
B.汉武帝初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
C.窦固出击北匈奴,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
D.窦宪大败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 |
董必武同志有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昭君出塞时的皇
帝是
A.秦始皇 | B.汉高祖 | C.汉武帝 | D.汉元帝 |
下图这个人物改进造纸术,造出了价廉质高的植物纤维纸,他是
A.杜诗 | B.华佗 | C.蔡伦 | D.张仲景 |
后人称为“医圣”的东汉著名医学家的是
A.张仲景 | B.扁鹊 | C.华佗 | D.李时珍 |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 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
C.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 D.有利于统治人民 |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是
A.半坡遗址 | B.阿房宫遗址 | C.秦始皇陵兵马俑 | D.敦煌莫高窟 |
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
早在三国时,孙权于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当时台湾叫做
A.澎湖列岛 | B.夷洲 | C.建业 | D.金门 |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对形势估计错误 | B.游牧民族不习水战 |
C.军队战斗力不强 | D.攻打东晋不得人心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 B.北方战乱频繁 |
C.南方经济发达 |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
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鲜卑 | B.匈奴 | C.氐族 | D.羯族 |
以下四个选项,其中三个是同一类的,另一个是不同类的,请你把这个不同
类的选项找出来
A.扁鹊 | B.华佗 | C.张仲景 | D.贾思勰 |
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
A.《论衡》 | B.《齐民要术》 | C.《水经注》 | D.《九章算术》 |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其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主要有
①《洛神赋图》 ②《兰亭序》 ③《女史箴图》 ④《神灭论》
A.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后来把都城从哪里迁到了哪里?
(3)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为此,“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即今天的 市。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
(4)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写三国的名称。
(2)材料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发生在 年的 (战役)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