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期末物理卷
现有10 m,2 m,1 cm,1 mm,1μm共5个长度值,请选择其中一个对号入座.
壹角硬币的厚度接近于 ,小手指的宽度接近于 ,教室门的高度接近于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特征来辨别的.“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 大.“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高.
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如图,我国是全球最佳的观测地.日食现象的成因可以用光的 规律来解释,观测日食时用肉眼直视太阳很容易灼伤眼睛,这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对光有 作用.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 ;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 .
放映电影、幻灯机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李华在湖边观鱼(如图),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 点处,但李华所看见的鱼却是在 点处(选A或B).
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2013年12月14日21时,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这个过程中“嫦娥三号”相对于月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为140kg,合 t.从地球到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3,质量是6750kg,则它的密度是 ,这种金属可能是 ;若将金属块截去,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
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
A.船 | B.山 | C.河岸 | D.树木 |
在敲响大钟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为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 B.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
C.大钟还在振动 | D.人的听觉还在延长 |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 B.凝固和液化 | C.凝固和凝华 | D.汽化和升华 |
下列估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为3℃ |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
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25℃ |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
大伟同学在课外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 B.蜡烛的倒立像 | C.三角形光斑 | D.圆形光斑 |
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
B.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A.平面镜 | B.凸面镜 | C.凸透镜 | D.凹透镜 |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视力正常人眼睛的“凸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眼睛的“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探月飞船的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不变 |
B.一杯水放入冰箱,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
C.金属拔丝机将铁条拔成铁丝,形状改变,体积不变,质量不变 |
D.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
在产品的包装过程中,常在四周空隙处用填充物来减震,这种填充物具有的特性之一是( )
A.体积较小 | B.体积较大 | C.密度较小 | D.密度较大 |
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月亮在A处,猴子在井边B处能看到井中的“月亮”在A′处,请确定井中“月亮”A′的位置,并画出猴子看到井中“月亮”的光路图.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30° |
2 |
40° |
40° |
3 |
50° |
50° |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内,此时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
如图,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移动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为了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其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李同学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
(2)小张同学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
(3)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 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如图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
倒出油的体积/cm3 |
油的密度/(kg•m﹣3) |
34.1 |
|
20 |
|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求:
(1)这个瓶子的容积;
(2)液体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