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
ài guó jìng yè chéng xìn yǒu shàn
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陨落 蕴含 繁衍 心无旁骛
B.浩瀚 曙光 怜悯 脑羞成怒
C.谀辞 借鉴 羡慕 不二法门
D.庸碌 灰烬 睿智 强聒不舍
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留:留恋,舍不得。 目无全牛: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B.恣睢:放纵,放任。 格物致知:探索事物的原理,以达到得到知识的目的
C.忐忑:心神不定。 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
D.荣膺: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市确定精准贫困户的条件为: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低于3760元的农户,都可以申请成为精准贫困户。
B.做,是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风景名胜遍布全国各地,我市有以石窟见长的麦积山,有以山水见长的武山水帘洞…难以枚举。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广泛阅读,使我的文化品位大大提高。
B.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C.我们在期末检测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平时的努力。
D.每位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D.人们都叫他“华仔”,因为他很像刘德华。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依照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可以把文章大致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B.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其中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1)如图故事出自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
(2)仔细观察《红楼梦》中的两幅插图,回答下面问题。
①甲图反映的故事是 ;乙图反映的故事是 。(10字以内)
②乙图中主人公有如此遭遇的主要原因是 。
默写。
(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早晚景色变化无穷的句子是: , 。
(3)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
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4)《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 , 。
(5)杜甫在《秦州杂诗(七)》中描写古秦州特有的自然现象的两句诗是: ,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以上文段节选自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 、 、 和 论证。
(2)文段中敌对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
(3)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①段加点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赏析。
(4)第⑦段中“这就足中国的脊梁”有何含义?
(5)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有何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①肉 食 者 谋 之
②弗 敢 加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小惠未遍 |
|
②小信未孚 |
|
③公将鼓之 |
|
④再而衰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轻倚时光的路口,听风滑过的声音。记忆中,那一段少年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苦涩忧伤……在多彩多味的匆匆流年里,我们慢慢长大。剪一节青春片断,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
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请以“一路书香一路 ”为题作文。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传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②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注释】①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③宰:指县令。④辟:召,征召。
(1)下列句中“望”字,与诗中第二句“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①怒引至庭下曰
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②白时卧庐山
A.睡觉 B.倒伏 C.隐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4)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心灵之痛
查一路
①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意外。
②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
③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
④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她妈妈的电瓶车的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
⑤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⑥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⑦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
⑧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滚动。
⑨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⑩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
⑪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⑤段“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中的“答案”是什么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
(4)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有何好处。
(5)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亚洲教育论坛开幕
11月1日,亚洲教育论坛在成都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国际幼儿教育”等议题展开研讨。此次教育论坛的分论坛之一﹣﹣“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意在探讨如何将国学内容融入教材。
在论坛上,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该出版社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初中一二年级的已修订完毕,送交教育部审定,如顺利通过,这批教材将于2016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进入课堂。
这批新教材增加了国学内容的比重。
初中语文新版教材变化:国学内容增至35%。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推行“一纲多本”政策。教育部出台一个教育大纲,各地方可根据大纲来自主选择教材,而各个出版社也开始编纂出版自己的教材。以前的初中语文版教材有7个单元,国学内容占了2个单元。为减轻学生负担,现在,新修订的语文版教材减少到6个单元,而国学内容仍占2个单元,同时还增加了两篇白话文小说。国学内容的比例占到了整个语文教材的35%。
观点:小学语文教材应再添75篇国学经典
“目前,中小学主导教材并没有编入大量的国学经典作品,我们只能编写校本教材,在课余时间安排诵读,效果小、时间短。”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刘晓军在论坛上呼吁,提高国学经典作品进入语文教材的比重。
刘晓军认为,国学经典应按照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比重进入中小学教材。他以目前部分省市的小学在用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为例,12册教材中入选主题文章358篇,其中国学经典文本只有45篇,占总量的12%,如按照三分之一比例配置的话,还需要增加75篇左右。“增加什么内容呢?根据教育部有序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规定,小学阶段可以从古诗词、节庆、民俗文化等四方面增加选文。”
【相关链接1】
近年,国学教育的触角越来越多地向学龄儿童延伸。针对最近幼儿园国学热的网络调查显示:坚决支持孩子进行专业“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15%,反对的占10%;抱观望态度的家长,占75%。
【相关链接2】
近日,东关小学全体师生举办了一场以“诵读经典,畅谈梦想”为主题的元旦庆祝活动。各年级语文老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学生量身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诗歌。各班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畅游书海等准备活动。诵读作品包括中国古今经典诗词及以“中国梦”为题材的经典作品,活动中,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的表演精彩纷呈,进一步领略了中华经典的魅力。
【相关链接3】
古诗文诵读大赛渐成中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香饽饽”,2016年3月19日,“我们的节日”天水市中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总决赛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落幕,8支队伍经过激烈角逐,最后羲皇中学摘得特等奖。该比赛由天水市语委会、市教育局主办。在比赛中,不少学校还在服装上动起脑筋,汉服、民国学生装不一而足。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今,新修订的语文版教材中国学内容的比例占到了整个教材的35%。
B.亚洲教育论坛研讨了“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的议题,决定增设国学内容的教材于2016年9月进入课堂。
C.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刘晓军在论坛上呼吁,提高国学经典进入语文教材的比重。
D.目前,古诗文诵读大赛成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受到中学生的青睐。
(2)请仔细阅读链接2、3材料,用两个短语概括两则材料的主题。
(3)对于“国学启蒙教育”,人们的观点不同,对此,你持何种观点?请简要阐述理由。
(4)阅读完几则材料后,有的同学万分激动,写了下面几句话,请你结合材料,仿照补写句子。
诵读经典,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诵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我们感受到和谐共荣的人与自然;诵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让我们体会到积极昂扬的 ;诵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领略到壮观雄奇的 。让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中荡漾, ;让经典走进课堂,溢满校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