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下列做法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

A.

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

B.

为避免中毒,不得品尝化学药品

C.

为避免触电事故,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

D.

实验结束后,将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放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干燥剂

B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

C

熟石灰显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腌制肉类

A.

A

B.

B

C.

C

D.

D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浙江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 15H 22O 5,下列关于C 15H 22O 5,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

B.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一定量CaCl 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 2CO 3溶液,反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OE发生化学反应: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B.

PF有沉淀生成

C.

G点溶液的pH>7

D.

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丽水纳爱斯集团是全球洗涤用品行业前五强企业,其产品之一雕牌超能皂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等。

(1)有关氢氧化钠和水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氢氧化钠

A

混合物

纯净水

B

氧化物

C

有机物

无机物

(2)生产肥皂的主要反应原理:C 57H 114O 4+3NaOH 3C 14H 35O 2Na+X,则X的化学式为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近电茶壶等不锈钢食具容器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关注.不锈钢中有铁、碳、硅和锰.有些食具容器所用不锈钢材料锰含量较高,若材料中的金属锰析出超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可能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

(1)铁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从铁矿石中冶炼出铁的主要反应如下:

Fe2O3+3CO2Fe+3CO2

该反应  分解反应;(选填“是”或“不是”)

(2)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不锈钢材料中锰若析出进入人体胃中,会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产物中锰元素化合价+2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已知碳、铁和硅等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

①C+O2CO2 ②Fe+2HCl═FeCl2+H2↑ ③Si+2NaOH+H2O═Na2SiO3+2H2

请从反应前与反应后元素化合价改变的角度,归纳出3个反应的共同规律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科同学对实验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猜想与假设】

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 2CO 3的混合物;

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 2CO 3

【查阅资料】

①Na 2CO 3溶液与FeCl 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出现;

②NaCl溶液和BaCl 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2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BaCl 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

  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 3溶液

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解释与结论】

(1)请将步骤3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2)步骤2加入过量BaCl 2溶液的目的是   

(3)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 2CO 3的混合物。

【交流与评价】小科同学把步骤3中的FeCl 3溶液改成无色酚酞试液,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也可以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 2CO 3的混合物。你认为是否合理?   

得出结论: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科学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产或沉淀、气体逸出等,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如图甲,实验中  的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

(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见.如图乙,通过观察  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向.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疑与探究是科学课堂永恒的主题,下列是小科同学对气体收集方式本质原因的探究。

(1)有些同学说:"CO 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小科同学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于是,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用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收集CO 2,通入的气体流速和时间相同,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 2浓度交大,乙集气瓶的CO 2浓度较小,请分析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有些同学说:"O 2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但CO 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对此,小科同学疑惑: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用图丙装置分别以相同流速通入O 2和CO 2,发现收集满O 2比CO 2耗时少,请分析原因。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候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NaCl+NH 3+CO 2+H 2O═NH 4Cl+NaHCO 3

过滤出碳酸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   (写化学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 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物溶液中析出NaHCO 3晶体的质量   8.4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 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气:2NH 4Cl+Ca(OH) 2 CaCl 2+2NH 3↑+2H 2O

请计算:NH 4Cl质量分数为20%的混合溶液5.35吨,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NH 3多少吨?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