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理科生物试题
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
A.300 | B.840 | C.600 | D.1200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蛋白质是遗传物 | B.DNA是遗传物质 |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 |
一条信使RNA上有900个碱基,则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上的氨基酸种类数最多为( )
A.300种 | B.150种 | C.20种 | D.899种 |
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在细胞质中发挥功能的物质是( )
A.信使RNA | B.RNA聚合酶 | C.ATP | D.血红蛋白 |
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这两种物质,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 )
A.X可能是蛋白质 | B.Y可能是核酸 |
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 | D.细胞核中的Y肯定是DNA |
人的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
D.蛋白质中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
同源染色体是指( )
A.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2个染色体 | B.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个染色体 |
C.减数分裂中配对的2个染色体 | D.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个染色体 |
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 )
A.0个 | B.2个 | C.30个 | D.32个 |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
B.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
C.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
D.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A和a,B和b,C和c各为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
A.abC,abc,ABC,ABc | B.AbC,aBc,Abc,aBC |
C.aBc,Abc,aBC,aBC | D.aBc,AbC,aBc,AbC |
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A.③⑤ | B.④⑤ | C.①④ | D.①⑤ |
下列各组细胞结构中都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 ④高尔基体 ⑤中心粒 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⑤⑥ | C.①②③⑥ | D.①④⑤⑥ |
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B.基因重组不一定能产生新的性状 |
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 |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
下列育种实例如杂交水稻、青霉菌的选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依据的原理依次是( )
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C.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某成年男子是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下列哪种细胞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
A.大脑中的某些神经元 | B.精原细胞 | C.所有体细胞 | D.某些精细胞 |
血友病的遗传情况不可能出现的一项是( )
A.患病母亲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 | B.患病母亲将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
C.患病父亲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 | D.患病父亲将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
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
C.雄配子∶雌配子=3∶1 |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
当“601”药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C.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D.抗药性个体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
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
在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的形成 |
D.经过长期的因地理障碍引起的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
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位于( )
A.DNA 和mRNA上 | B.DNA和tRNA上 | C.mRNA和tRNA上 | D.染色体和核基因上 |
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 )
A.细胞液 | B.血浆 | C.组织液 | D.淋巴 |
体液免疫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依靠( )
A.抗体 | B.抗原 | C.效应细胞毒T细胞 | D.辅助性T细胞 |
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的,果蝇的正常发育是在20℃~25℃条件下完成。将果蝇培养在20℃以上的条件下,残翅果蝇的后代(F1)会出现长翅性状,此现象可以解释为( )
A.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重组 | B.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C.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突变 | D.环境因素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 |
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为( )
A.4种、8种、4种和4种、8种、4种 | B.4种、5种、4种和4种、5种、4种 |
C.4种、5种、4种和4种、8种、4种 | D.4种、8种、4种和4种、5种、4种 |
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占52%,嘧啶碱占48%。此生物一定不是( )
A.T2噬菌体 | B.大肠杆菌 | C.青霉 | D.人 |
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措施是( )
① 农作物的诱变育种 ② 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 肿瘤的治疗 ④ 花药离体培养
A.① ③ | B.① ④ | C.② ③ | D.② ④ |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B.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
C.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 | 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
C.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 | D.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是生长素不均匀分布所致 |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 )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
C.两者都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D.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
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 |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 |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
由A、G、U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各自的双亲中各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这对夫妇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
A.12.5% | B.75% | C.25% | D.37.5% |
如图所示,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右弯,乙不生长,丙不弯曲 | B.甲不弯曲,乙不生长,丙向右弯 |
C.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 D.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
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秆抗锈病小麦
× F1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矮秆易染锈病小麦
A.该过程涉及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 B.过程②为有丝分裂
C.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9:3:3:1 | B.3:1:3:1 | C.1:1:1:1 | D.2:2:1:1 |
下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受基因A、a控制),据图回答:
(1)该病是由_______染色体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
(2)Ⅰ3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3)Ⅳ1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它是杂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
(4)Ⅲ12和Ⅳ15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_______。
(5)Ⅲ代中12、13、14都正常,那么Ⅱ7最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
(6)Ⅲ代中,11和13属于近亲,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若结婚生育,该遗传病发病率为_______。
水稻抗病与感病、高秆与矮秆是两对自由组合的相对性状,假设用R、r和T、t分别表示控制抗病与感病、高秆与矮秆的基因。下表是三种不同的杂交组合及各种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序号 |
亲本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
|||
抗病高秆 |
抗病矮秆 |
感病高秆 |
感病矮秆 |
||
一 |
抗病高秆×抗病高秆 |
9 |
3 |
3 |
1 |
二 |
感病矮秆×抗病高秆 |
1 |
0 |
1 |
0 |
三 |
感病高秆×感病高秆 |
0 |
0 |
3 |
1 |
(1)从上述杂交组合可判断出 是显性性状。
(2)属于测交的是组合 。
(3)写出组合三中亲本的基因型 。
(4)用组合一可培育出抗病且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种,但子代中表现型符合人们需要的水稻中能稳定遗传的只占 ,所以还需对水稻 、淘汰,选择出能稳定遗传的类型。
右图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示意图。图中Ⅱ、Ⅲ、Ⅳ和X表示染色体;A、a,D、d,W、w分别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此原始生殖细胞是 细胞。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四分体 个。
(2) 该图所示果蝇的基因型为 ,具有 对等位基因。
(3) 若图中的W是红眼基因,w是白眼基因,则该个体与一只白眼果蝇交配后,子代中雌性白眼果蝇占总数的 。
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1)和(2)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4)、(5)、(6)、(7)四个品种的过程。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1>和<2>培育出 <5> 所采用的步骤I和II分别称为 ______ 和 _________ ,所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 。 选种从______代开始,直至性状不发生分离为止。
(2)由<3>培育出<4>的常用方法III是 _________;由<4>培育成<5>的方法V常用 ________处理,这种方法育种的优点是 _________。
(3)由<3>培育出<6>的常用方法IV是用化学药品对_________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 ,其形成的<6>称 _________ 。
(4)由<2>培育出<7>的方法VI是 _________ 。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什么?
(2)图c和d说明什么?
(3)图e和f说明什么?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