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新人教版)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
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以及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其反兴奋剂的力度一届超过一届,检测手段也更为先进。但高科技的力量却为许多服用者推波助澜,有些不容易检测出来的基因工程产品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就可能诱惑一些运动员服用或使用。以下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胰岛素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 |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协同作用 |
C.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
D.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
小王因故没有吃早饭就去上学了,但到第四节课时仍然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关于他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低血糖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
B.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 |
C.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 |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 |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
如图是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喂养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 |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
较大剂量注射某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休克,该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 B.雄性激素 |
C.肾上腺素 | D.胰岛素 |
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并能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物质是 ( )
A.血红蛋白 | B.促胰液素 |
C.淀粉酶 | D.肝糖元 |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
A.③②① | B.②①③ |
C.③①② | D.①②③ |
参与“植物人”的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垂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2011年广州亚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
B.电信号→化学信号 |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
D.化学信号→电信号 |
右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 |
B.都是由右向左 |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
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
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
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
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疾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暴发期间,一些医院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注射胸腺素,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胸腺素的作用是 ( )
A.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 |
B.促使T淋巴细胞形成 |
C.促使B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B细胞 |
D.促使T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T细胞 |
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表现在 ( )
①作用的机理和方式 ②分布位置
③作用的结果 ④化学性质 ⑤所产生的细胞 ⑥作用对象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⑥ | D.①②⑤ |
某种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该细胞解体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 |
C.穿孔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 |
D.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
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②为B细胞 |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 |
C.细胞⑤为靶细胞 |
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
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
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
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
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中遗传物质一般未改变,而mRNA种类不同 |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
将成熟雄鼠的甲状腺进行手术切除,从第三周开始,每天注射激素A,结果激素A和B在血液中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A是________________。
(2)激素B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停止注射激素A,鼠的身体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激素A的注射量增加5倍,连注3个月,鼠的身体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______免疫的______阶段。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
(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等。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______。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______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1)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电流计,在X点给予刺激,则X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__次偏转。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处,刺激Y,肌肉不收缩,通过上述实验说明药物起作用的部位是对兴奋在________处有阻断作用。
世界各地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其遗传物质为RNA。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然高热等症状。我国已研制出甲型流感疫苗,该疫苗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生产株)接种于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卵清蛋白过敏者等人群不适宜接种。请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病毒,这种可遗传变异来源于________。该病毒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2)甲型流感疫苗属于________类型。如果卵清蛋白过敏者接种该疫苗,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把疫苗当作________,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3)如人的体细胞膜表面嵌有________,则表明甲型流感病毒已侵入该细胞,则消灭该病毒首先要通过________。
(4)成功接种疫苗后,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一般不会患病,用简单的图示表示人体免疫系统发生二次免疫作用的全过程。
帕金森氏症患者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震颤,十分痛苦。研究时发现患者神经末梢“多巴胺”明显缺乏,现在已知一种药物“利血平”可与“多巴胺”作用使之失去效用。
(1)某研究小组要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进行研究,作出的假设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以验证假设。
①实验材料和用品: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一定浓度的“多巴胺”溶液、小白鼠、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②实验步骤:
a.分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不同处理并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再处理并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