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2009高考真题汇编3-交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
(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
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
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1)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来源:200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政治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 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 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 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M产业转移 当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趋势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它表明(

A.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逐渐被弱化
B.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被取代
C. 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将逐步增强
D. 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都将绝对减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住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城水质量属于劣5类。
材料二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该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
医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乙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咏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式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收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
我国应对来那个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
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
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②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购买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
③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
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
③为汽车、钢铁、实话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
……

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外部市场疲软

②人民币升值
③中外贸易摩擦不断

④宏观经济政策趋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 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blob.png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国际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三角贸易相比有何区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案例反映了中国与欧盟多方面的经济关系,概括案例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案例
经济学道理
示例    2008年,欧盟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中国对欧盟出口环境得到了改善,欧盟消费者也可以购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
扩大市场开放,贯彻自由贸易的关系,互惠互利。
案例一 2009年5月,首架在中国总装的空客A320飞机成功试飞。飞机的机头、机身、机尾和机翼等部件,分别在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生产,总装在天津完成。
(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二 义乌是驰名中外的小商品集散地,欧盟是其重要出口市场。通过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多种方式,义乌出口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商品,也进口欧盟的商品和技术。…….
(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三 中欧膜技术合作研发中心于2008年在中国成立。膜技术是中国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环境等领域。
(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四 欧盟国家向中国倾销邻苯二酚,对中国化工产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请勿在此处答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挽救本国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如美国要求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在公共工程施工中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产品;法国要求接受政府救助金的企业不得向国外转移生产;德、日等国对本国重点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政策。针对这些现象,一些国际组织在相继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然而,这一努力至今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贸易保护主义还在继续蔓延。
材料二: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之时,全世界的平均关税率超过40%。后经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4%,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世界贸易总额则从1947年的5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110亿美元。
材料三: 1991-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出口额变化情况

结合材料一、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 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4)结合材料,说明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blob.png

1.根据表,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
2.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

来源: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科(政治)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