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文综政治卷
包容性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请回答下列各题。
博鳌亚洲论坛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今年的论坛主题是“包容性发展”。
由此可见,实现包容性发展,应当
①尊重各国的价值选择,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
②抓住发展机遇,主要推动新兴经济国家的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古语云,“君子以厚德载物”,下列现象中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①中医药学主张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 ②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相互交融
③清明祭扫,中秋赏月的习俗世代相传 ④佛教与道教在南岳衡山共存于一庙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因稳定而高速的经济增长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巴西是重要的“原料基地”,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印度是“世界办公室”,新加入的南非则是“非洲的资源库”。这一现象
A.证明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 B.说明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
C.强调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 | D.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
“走红色线路,看红色经典”,从嘉兴南湖到北京天安门、从井冈山到延安,红色旅游活动不断升温,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有利于
①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②传播优秀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③满足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引导文化消费,改变文化市场自发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魅力的重要部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梁思成)。如果为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撰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 )
①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
②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
③中轴线展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④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文化传统的稳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表明
A.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 | B.应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
C.应在否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 D.应在肯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友展 |
同学们在选修课的课堂上讨论“斯密的经济学说”,以下四项经济主张中,与斯密的经济理念最为接近的是
A.实行自由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坚持政府作用最小化 |
B.强调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 |
C.政府依据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维护必要的市场秩序 |
D.确保经济资源分配公正公平,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 |
现代社会的政府部门往往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来创新社会管理职能,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下列做法符合这一情形的是
A.政府允许民间资本投资铁路产业 | B.公立医院大楼由民营公司来承建 |
C.政府出资购买社工服务满足社区需求 | D.民间志愿者团体向社会募集捐赠款项 |
“干部怎么样,居民说了算”,某社区开展“居民直评会”,居委会主任、副主任等社区干部向居民代表作工作汇报,居民代表根据汇报和日常工作情况表现给社区干部打分。“居民直评会”的做法,有利于
A.维护居民权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 B.推进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 |
C.加强社区管理,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 D.监督政府权力,推进依法行政 |
国有企业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支柱作用。日前,国务院决定对部分国企适当提高上缴国家红利的比例,这一做法
①会带来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 ②强化了国企“全民所有”的性质
③符合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特点 ④可能会带来相关国企股价的波动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小陈是某上市公司股票的持有人,他收到了该公司的现金分红通知,“税前每10股现金派发红利5.30元”。关于这笔收入,说法正确的是
①属于小陈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体现了小陈作为债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③小陈纳税时应当适用于超额累进税率 ④体现了小陈作为股东依法享有的权利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中国的油价比美国还贵”,针对这一抱怨,一位赞同涨价的环保人士把各主要国家的油价折合成人民币做了一个比较(如图),他这样说:“开车的人往往会反对中国向欧洲和日本的高油价靠拢;但这正是中国油价应该向欧洲和日本靠拢的原因”,这一说法的经济学依据是
A.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相互作用 | B.消费水平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 |
C.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能源供给 | D.中国油价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
科学离我们有多远
材料一: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材料二: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材料三:当前,我国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7.53%)、报纸(59.12%),互联网(26.6%);公众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的意愿在增加,以科技类场馆的参观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众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从社会历史观角度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
(3)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有人认为“政府决策需重视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不必考虑普通公众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4)“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结合材料三,请分别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角度,就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建议。
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了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提出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水利建设必须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请你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民主集中制的知识,说明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怎样发挥作用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