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地理试题
据表中资料,回答问题。
表是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 (亿立方米)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1.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 | 川、黑、苏、陇 | B. | 苏、川、陇、黑 |
C. | 黑、川、陇、苏 | D. | 陇、黑、川、苏 |
根据图表资料,四个省区中,水资源总量最丰富是四川省,耕地面积和木材总蓄积量都较大的是黑龙江省,江苏和陕西省比较,江苏省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 | 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
B. | 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
C. | 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
D.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
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 B. | 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 |
C. | 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悉 | D. | 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
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 |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
B. | 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
C. | 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
D. | 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
2.有关图示地区的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
B. | 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
C. | 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 |
D. | 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
3.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 B. |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
C. | 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 D. |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读经纬网图,已知M位于赤道,N地比P 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到当日最大。回答下题
1.此刻,太阳直射()
A. | 世界著名渔场 | B. | 世界著名油田 | C. | 暖流流经地区 | D. | 热带沙漠地区 |
2.图幅范围内()
A. | 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 B. | 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
C. | 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 D. | 此季节,地原野一片枯黄 |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