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山东]山东省泰安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复习质量检测

读右图1,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自然带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甲→乙自然带分布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布规律
C.图中20℃等温线在乙处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D.我国欢度春节期间,甲地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2.图中丙地(72.7°W,35.5°S)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发生了8.8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次地震发生在板块张裂区
B.地震发生时,正值泰山游客观赏日出
C.地震发生后将导致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D.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居民先感到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2、图3为鹤山农场土地利用情况和气候要素图.该农场处于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坡长而缓,耕地坡度多在10°~40°之间。据此完成3—4题。3.从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看,当地农业结构的主导产业是  (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4.下列有关鹤山农场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B.土地连片且坡度小,便于机械化耕作
C.耕地面积大,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水土流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4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乙国
B.20世纪中期,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大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已进入加速增长阶段
D.甲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6.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   )
A.甲国的劳动力短缺         B.乙国城市化进展减慢
C.甲国的自然资源短缺加重    D.乙国的环境污染减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11月,经过一年的飞行,“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了绕月探测任务。卫星共拍摄获取了589轨立体影像数据,由此拼合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月表影裂。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嫦娥一号”卫星探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嫦娥一号”卫星要飞越小行星带,危险性极大
B.“嫦娥一号”卫星探月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生命现象
C.“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的主要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D.“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需要克服月球大气层的影响
8.获取月表影像技术的一般特点是   (   )
A.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连续性和实时性
B.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成为地图的延伸
C.可对遥远地物进行感知。探测范围大,受地面限制少
D.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5为我国某区域图,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城市以西地区七月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图6中等值线是甲、乙两城市周围某种地理事物分布状况,试分析乙城市及周围地区形成高值区的主要原因。

(3)图7为乙城市某生态工业园区生产联系图,试评价图示生产循环的意义。

(4)图8是甲、乙所在省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情况,试说明其增速特征。并分析以甲、乙两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区位优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图13)。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宏伟工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周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特别是丹江口水库环库区丘陵垄岗区,地形破碎,岗岭起伏,十分复杂,土层较薄。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3.4%。农业生产采用传统的粗放耕作方式,结构单一。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求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要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水质的要求。但目前丹江口水库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Ⅱ类水质标准,总磷、总氮明显超标。库区泥沙淤积严重,富营养化程度逐年提高。
资料三: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污染控制分区图(图14)。
  
(1)试分析丹江口库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2)针对丹江口库区水质污染的现状,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