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10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
结合材料,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面,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
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焚风现象是A市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
平均每年出现焚风19天,最多的年份可达49天。
材料四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
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
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
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1)根据图9及所学知识,判断A市的焚风现象出现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
(2)指出图中B、C、D三地农业开发中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对华北地区的影响?
(3)比较甲省、乙市特色化学工业和长江三角洲化学工业类型差异(按原料分类),并分别说明各自发展的优势条件。
(4)依据材料三、四说出2009年北京昌平区收入最高的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并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就改变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提出若干建议。
图1为“世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图”,读图回答立方千米/年l~3题。
1.造成世界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原因是
A.洪水径流量增加
B.无人烟地区稳定径流量增加
C.有效水量增加
D.污染水量增加
2.人类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由每年的7000km3增加到9000km3
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增多 B.节水农业的发展
C.修建水库 D.河流流量增多
3.下列叙述中属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
A.发展节能工业 B.扩大水稻播种面积
C.跨流域调水 D.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读表1回答1~2题。
1.对丹麦1980年—2005年期间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消费所占比例最大
B.煤炭消费所占比例一直下降
C.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增长幅度最大
D.石油消费量下降最多
2.下列对丹麦能源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源利用多样化
B.能源对外依赖性降低
C.能源结构得到优化
D.能源消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图2为“纬度相近的A、B两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1~2题。
1.A、B两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
①B地区受台风影响 ②A地区深处内陆
③B地区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 ④A地区地形复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A、B两地区自然带分布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相同
B.A、B两地区的自然带均未在纬度变化方向上产生地域分异
C.由B地区到A地区的自然带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
D.由B地区到A地区的自然带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
冰期雪线下降,冰川前进;间冰期雪线上升,冰川退缩。图3表示太阳辐射量变化在两个循环过程中,对气候要素变化特性和冰期的影响。横坐标表示时间,时间向右增加。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①太阳辐射增强时期是冰川消失时期
②太阳辐射下降前期是冰川发育时期
③太阳辐射量在最大值时是冰川消失时期
④太阳辐射量在最小值时是冰川发育时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关于图中间冰期的错误叙述是
A.A阶段形成间冰期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B.B阶段形成间冰期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C.图中有两次温暖湿润问冰期和一次冷干间冰期
D.图中有一次温暖湿润问冰期和两次冷于间冰期
读图4,回答1~3题。
1.若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c为岩浆,则
A.a一定为沉积岩 B.b一定为岩浆岩
C.从b到a为变质作用 D.从a到o为外力作用
2.若弧abc为某地6月22日太阳升落示意图,b点太阳高度为70°,太阳升到b点时北京时间为13点,则该地地理坐标为
A.43°26ˊN 135°E B.3°26ˊN 105°E
C.3°26ˊS 135°E D.43°26ˊS 105°E
3.若弧aoc为60。N且为昼弧的全部,b点纬度为82°30ˊN,弧ao=弧oc=弧ob,则
A.a点日出地方时可能为9点 B.c点日落地方时可能为2l点
C.c点此13后昼变长 D.c点此日后昼变短
[选修2——海洋地理]
图l 1为“厦门市附近海域水质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海域污染程度的空问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说出海洋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2 2009年2月和3月全国干旱面积逐日演变图
图12
材料二 年初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目前严重
旱情已导致642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46亿多元。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2009年2月和3月全国干旱面积变化趋势的异同点。
(2)我国西南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和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并针对我国的旱灾,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