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四川]2010四川成都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地理卷

一极地考察船从A地沿东南方向到达B地,到达之日,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据此回答1-3题。

该考察船出发的时间最可能是

A.11月 B.3月 C.6月 D.9月

考察船到达B地当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28° B.42° C.48° D.62°

考察船到达B地时,其与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550千米 B.1100千米
C.2330千米 D.4660千米
来源:2010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上某海岸景观: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海湾常深入内陆且崖壁陡峻。据此回答4~6题。
以上海岸景观分布在

A.中国东部 B.智利中部 C.挪威西部 D.印度西部

下列关于北美洲自然地理特征中,与以上海岸的成因相同的是

A.东中西三大地形区纵向排列 B.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分布
C.疆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 D.中央大平原北部湖泊星罗棋布

该海岸地带最适宜的经济活动是

A.渔业 B.盐业 C.牧业 D.农业
来源:2010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 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7~10题。

图示海峡

A.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B.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C.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D.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下列关于图中A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有结冰现象
B.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有冬汛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甲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 B.磷酸盐 C.黄金 D.铝土矿

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是

A.棉花 B.天然橡胶 C.椰枣 D.油橄榄
来源:2010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1—14题。

N处气压值可能为

A.1005、1010
B.1010、1015
C.1015、1020
D.1010、1020

下列四城市中,风速最大的是

A.乌兰巴托
B.北京
C.合肥
D.东京

郑州与合肥相比

A.郑州气温高、气压低
B.合肥气温低、气压高
C.郑州有降水,气温低、气压高
D.合肥有降水,气温高、气压低

图中所示的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来源:2010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 等压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两极地区示意田,回答15一17题.

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北京位于中山站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南极洲储量占世界首位的自然资源是

A.铁矿 B.煤矿 C.锰矿 D.淡水
来源:2010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 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南美洲局部图,回答问题.(12分)

(1) A河流流经的最主要国家是                           ,该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2分)
(2) B处沿海的气候类型是             ,简要说明该气候在B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5分)
(3)A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试分析其原因。(5分)

来源:2010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 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世界某著名海峡附近区域图,回答问题。(9分)

(1)若塔伊兹某日于世界标准时间14时30分日落,说明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
规律。(3分)
(2)说出图中海峡的名称,并简述其地理意义。(3分)
(3)分析图中A海域海水盐度高的原因。(3分)

来源:2010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 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1)读图,写出第二亚欧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铁路线各段的名称及起止点。(6分)
(2)对比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西两端气候类型及其特点。(4分)
(3)分析图中60°经线所穿过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3分)

来源:2010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 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乙                                       丙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      ,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0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 人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