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河南]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南北方的界限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3~5题:

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地和丙地

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

该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是( )

A.畜牧业 B.水稻种植业
C.园艺业 D.花卉种植业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6~7题

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 )

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
C.甲海洋比乙广阔
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

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 )

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8~11题:

甲地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

A.水稻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甲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

A.镍矿 B.煤矿 C.石油 D.铁矿

甲地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A.为富含有机质的肥沃的水稻土
B.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C.河网密布,多为水田
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略低于全国水平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阅读诗句,回答12~13题:
“八月湖水平”的原因是( )

A.8月是雨季,降水多,湖泊受补给多 B.气温高,风力小,水面平滑如镜
C.暴雨冲刷,泥沙沉积,湖泊淤浅 D.正值副热带高压控制,水量平稳

诗句所描写的地区目前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水田农业.精耕细作
B.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
C.作为全国的“粮仓”,粮食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D.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原是一个小渔村,自清朝开埠以来,工商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和港口。据此回答14-15题:
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A.位置优越 B.地形平坦 C.气候温和 D.劳动力充足

下列不属于上海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广阔的经济腹地 B.高素质的劳动力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矿产资源丰富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属于遥感技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

A.传感器 B.信息传输接收装置 C.目标物 D.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遥感技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遥感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多 B.遥感是地图的延伸
C.卫星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飞机遥感高 D.遥感技术可对环境实施动态监测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进行图像处理的信息系统
B.进行动画设计的信息系统
C.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D.进行地图制作的信息系统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应用GIS技术的最终目的是     ( )

A.处理信息 B.记录信息 C.便于信息查询 D.为地理决策提供信息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21-22题: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23-24题。

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
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完成25-26题。

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27-28题。

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A所在地

A.海拔小于500米 B.海拔高于600米
C.海拔大于500米 D.海拔低于400米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下图回答29-30题。

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 B.盆地 C.湖泊 D.城市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我国五个农业区域图(如图),回答:

(1)A、C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2)(双选4分)B地区淡水养殖产品其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是  (       )
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                    B.原料充足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能源充足
(3)C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的原因是
                                                                         
(4)D地区能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条件是              ; D地区发展种植业
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有                                              
(5)请评价E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气候条件。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1)图甲中反映的是 ______________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等值线在A处分布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B位于 ___________省,图中的等值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 ,
该等值线在B处向西北凸的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影响。
(3)图丙为我国积温分布图,图中D、E两处的地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分析D、E两处较周围地区积温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