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江苏]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读下图,回答各题。

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距日远近适当 B.体积和质量适当
C.有液态水 D.有卫星绕转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 417天,今晚18时,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门前的北京奥运会“倒计时钟”正式启动,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又一个阶段性的时刻开始。此时,雅典(东三区)的时间是

A.9月21日1时 B.9月21日13时
C.9月21日11时 D.9月21日23时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若黄赤交角变为23.6°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

A.热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与现在相同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内部是圈层结构。据此回答各题。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的一部分为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互不相干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气压带及其两侧风带的风向示意图”,完成问题。

该气压带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当该气压带分布在图示位置时,上海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寒冷干燥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部分示意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若A代表沉积岩,则①表示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

若②表示变质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不可能是沉积岩 B.A可能是岩浆岩
C.①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D.①不可能表示岩浆活动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青藏高原东侧的横断山脉,形成“水拍云崖”奇丽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冰川侵蚀 D.冰川搬运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冲积扇地貌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
B.冲积扇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
D.断层线右侧的岩层相对下降

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其原因可能是

A.疏浚河道 B.植被破坏
C.引水灌溉 D.退田还湖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A B.B C.C D.D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A B.B C.C D.D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上海城郊间气温差异情况表和上海城区、郊区降水分布图,完成各题。


据上海城郊间气温差异情况表,判断上海的热岛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受热岛效应影响,在城郊之间形成热岛环流,判断图中A地在热岛环流中的近地面风向大致是:

A.西北风 B.西风
C.东北风 D.东风

与图中所示上海城郊之间降水量分布无关的是:

A.上海城区比郊区尘埃多
B.上海城区比郊区蒸发旺盛
C.上海城区气流以上升为主
D.上海郊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两种地貌图,完成问题。

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各题。

图中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两坡明显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罕见旱情,一些地区因旱灾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据此完成各题。
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人们发现高山滑雪场地普遍萎缩,这使得未来冬奥会举办地也将随之发生变动。据此回答问题。
未来冬奥会举办地可能会

A.移向较低纬度的山区 B.移向海拔更高的地区
C.移到两极地区 D.移向海拔更低的地区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转偏向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暖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南向北流动的洋流是暖流。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地貌上,背斜一定发育成山岭,向斜一定发育成谷地。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洪涝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无关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旺盛,海平面下降。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地球的公转”图,图中字母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如C处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请用字母回答:

(1)金湖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位置是________。
(2)金湖县处于秋季的位置是________。
(3)淮安市白昼最长的位置是________。
(4)全球昼夜等长,且太阳直射点将要向南半球移动的是________。
(5)远日点附近是________。
(6)近日点附近是________。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的形成与各地所处的          位置和             位置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气候。
(2)图中自然带H、I、A、B、F、G是沿着        (经或纬)度变化方向作有规律更替,形成这种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这种分异主要是受       的影响而产生的。
(3)图中自然带由B—C—D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区域分异属于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       基础的,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              的影响程度不同。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假如该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低纬环流,A、D为近地面,那么图中A处为_________气压带,D处为_________气压带,丁表示___________风带。
(2)假如该图为我国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
如果A为陆地,D为海洋,那么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冬、夏)季,此时,我国大陆盛行_________风,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假如该图为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且A为海洋,D为陆地。
写出以下环节名称: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
(4)假如该图是大洋环流的一部分。若该图表示的是中低纬北太平洋海域,则甲为___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__,丙为 ___________ ,丁为 _______________。(填写洋流名称)
(5)假如该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示意图。
此时南亚地区盛行________风,该风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五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