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2届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B.127I和131I互为同素异形体 |
C.硫酸铜、二氧化硫都是电解质 | D.盐酸、漂白粉都是混合物 |
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Na+、S2-、ClO- | B.K +、SO42-、OH-、AlO2- |
C.K +、Fe3+ 、Cl-、NO3- | D.Ba2+ 、Na+ 、OH-、CO3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由液态烷烃、烯烃和少量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
B.40%的甲醇水溶液称成为福尔马林,常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
C.乙醇、乙烯、乙醛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D.油脂、淀粉水解都生成甘油 |
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S→SO3→H2SO4 | B.Al(OH)3→Al2O3→Al |
C.Cu→CuCl2→Cu(OH)2 | D.Na→Na2O2→Na2CO3 |
关于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1是该反应的活化能 |
B.△E2是2mol HCl(g)的总键能 |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 HCl(g) △H=-183KJ/mol |
D.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
下列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H4Cl的电子式: | 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
C.3216S2-结构示意图: | D.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
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Z位于同一主族,X、Y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
B.Y元素的氢化物是一种强酸 |
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Y的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 |
D.其对应的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接触法”制H2SO4过程中,选择98%的浓硫酸作为SO3的吸收剂 |
B.海水提镁的主要步骤为: |
C.侯德榜制碱法最终制得的是纯碱 |
D.高炉炼铁过程中的还原剂主要是CO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实验室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稀盐酸,并且放入少量的Fe粉
②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③向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硝酸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
④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
⑤工业上可用金属铝与V2O5在高温下冶炼矾,铝作还原剂
A.①②④ | B.①②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④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NO2与水的反应:3NO2+H2O=2NO3-+NO+2H+ |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
C.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SO32-+2H+=SO2↑+H2O |
D.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 OH-=CO32-+H2O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SO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
B.常温下,3.0g甲醛含有C-H键数目为0.2nA |
C.含有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Cu加热条件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是2nA |
D.1L 1mol/L AlCl3溶液含Al3+数目为nA |
下列实验操作或检验正确的是
A.收集氯气 | B.转移溶液 | C.模拟工业制备并检验氨气 | D.用海水制少量蒸馏水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SiO2中少量NH4Cl: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B.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Cu2(OH)2CO3]:用盐酸浸泡,再用清水冲洗 |
C.除去CO2中混有的SO2:用NaOH溶液洗气,再干燥 |
D.除去苯中溶解的Br2:加入足量NaI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分液 |
下列图像表达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 0.1mol·L-1氨水 |
B.图②表示常温下,等量锌粉分别与两份足量的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
C.图③表示向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
D.图④表示向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 |
下图是模拟电化学反应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可以减缓铁的腐蚀 |
B.若X为锌,开关K置于N处,则X极附近溶液的颜色会变黄色 |
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则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
D.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则总反应方程式为:2Zn+O2+2H2O=2Zn(OH)2 |
25℃下,0.1mol/L的Na2S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
B.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的c(Na+)、c(S2-)均增大 |
C.c(Na+)>c(S2-)> c(OH-) > c(H+) |
D.2c(Na+)=c(S2-)+ c(HS-)+ c(H2S) |
I.冠心平F是降血脂、降胆固醇的药物,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
(注:R表示烃基或H原子)
⑴ A为羧酸,其分子式为C4H8O2,8.8gA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L CO2(标准状况,不考虑CO2溶于水)。
⑵写出符合A分子式羧酸类物质的结构简式: 。
⑶已知A→B属于取代反应,B为一卤代羧酸,其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个峰,写出B→C的反应方程式: 。
⑷写出F的结构简式: 。
II.按如下路线,由C可合成酯类高聚物H:
⑸写出G→H的反应方程式: 。
(12分)
随着氮氧化物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将于“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力度。目前,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是消除氮氧化物污染的有效方法。
⑴已知产物 A、B 都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请结合下表数据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1
时间/min |
NO |
A |
B |
||
0 |
0. 10 |
0 |
0 |
||
10 |
0.058 |
0.021 |
0.021 |
||
20 |
0.040 |
0.030 |
0.030 |
||
30 |
0.040 |
0.030 |
0.030 |
||
40 |
0.032 |
0. 034 |
0.017 |
||
50 |
0.032 |
0. 034 |
0.017 |
①T1℃时,求该反应平衡常数(列出K的表达式,要求计算过程)。
②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A、B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该反应的△H 0(填“>”、“=”或“<”)。
④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 。
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的一种新工艺流程如下图:
已知:
①钴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Cl=CoCl2+H2↑
②CoCl2·6H2O熔点86℃,易溶于水、乙醚等;常温下稳定无毒,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有毒的无水氯化钴。
③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Co(OH)2 |
Al(OH)3 |
开始沉淀 |
2.3 |
7.5 |
7.6 |
3.4 |
完全沉淀 |
4.1 |
9.7 |
9.2 |
5.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新工艺中,用“盐酸”代替原工艺中“盐酸与硝酸的混酸”直接溶解含钴废料,其主要优点为 。
(2)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a,a的范围是 ;
(3)操作Ⅰ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是 、 和过滤。
(4)制得的CoCl2·6H2O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 。
(5)为测定产品中CoCl2·6H2O含量,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样品溶于水,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并将沉淀烘干后称量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 (任写1点)。
用下列几个实验,可快速制取实验室所需的少量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B中是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将A中液体逐滴加入B内,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A中液体的是 (填名称),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要制O2,B为黑色固体,A中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C中盛有FeCl2和KSCN的混合液,旋开分液漏斗的开关后,发现C中溶液变为血红色,写出C 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已知氧化性强弱:KMnO4>Cl2>KIO3>I2。若A中装有浓盐酸,B中装有固体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C中的现象是 ,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溶液的颜色褪去,这是因为 。
已知HI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I的水溶液称之为氢碘酸,是一种强酸。
(1)请写出I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第五周期 族
(2)将HI气体通入一定量的浓硫酸中,产生的混合气体除含HI、少量的I2蒸气和水蒸气外,还可能有 气体。
(3) 小明拟对HI通入浓硫酸后的混合气体成分进行验证和探究。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
初步探究设计:
①其中直形玻璃管中所装的药品是 (写名称)
②足量四氯化碳的两个作用是: 。
进一步探究:
查阅资料:氧化性强弱KMnO4>HNO3>I2>SO42-,且较稀的硝酸不能氧化I2。
③小明拟对溶在水层的其它混合气体成分做进一步探究。请你从以下限选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帮小明完成实验报告。
限选的试剂:石蕊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0.1mol/L HNO3、淀粉溶液、BaCl2溶液
实验方案 |
可能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
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溶液分装入A、B两支试管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