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安徽]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卷

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江苏城市案例馆中穹形门窗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光滑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小后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右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μ≠0),用轻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当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若用水平力F’仍作用在m1上,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2a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2F       B、x’=2x
C、F’>2F       B、x’<2x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是S1和S2(S1>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S0=S1+S2,两车会相遇
B.若S0>S1,两车相遇2次
C.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若S0=S2,两车相遇1次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匀速运行的升降机的地板上,有一被水平伸长弹簧相连的物体静止在地板上,现发现物体突然动了起来,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

A.加速上升 B.加速下降 C.匀速运动 D.减速下降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g B.
C.0 D.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作用于O点的三个力平衡,设其中一个力大小为F1,沿-y方向,大小未知的力F2与+x方向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3只可能在第二象限
B.力F3与F2夹角越小,则F3与F2越小
C.力F3的最小值为F1cosθ
D.力F3可能在第三象限的任意区域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后匀速至D;若该物块由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则有:(  )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后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

A.a =1.0m/s2 F=330N B.a =1.0m/s2 F=260N
C.a =3.0m/s2 F=110N D.a =3.0m/s2 F=50N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銣原子钟或其它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

A. B. C. D.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伽利略首先运用逻辑推断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物比轻物落得快)是不正确的,然后在竖直方向上做物体的落体实验,发现它们的加速度均相同
B.伽利略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简单,经过深思他提出,自由落体的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猜想
C.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D.以上均不符合历史事实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之间用轻绳水平相连)放在水平地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作用下,以大小为v0=4.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剪断轻绳后物块A沿水平面滑行的距离。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然后再减速到v2=20m/s,

       t = t1 + t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质量为m的物体,可使它匀速向上滑动,如图。若改用大小为3F的力,仍平行斜面上拉该物体,让物体从底部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斜面长为L,物体大小可以忽略。要使物体能能够到达斜面顶端,3F力作用的时间至少多少?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在水平地面两端有固定挡板P、Q,其间距为L=1m。一质量为m=10kg的滑块(可看成质点)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滑块从紧靠P板处以初速度v0=9.8m/s向Q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F=9.8N的恒力作用,物与P、Q相碰时均原速反弹。(g取9.8m/s2

物体最终位置距P的距离;
物与Q的碰撞次数。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质量M=5kg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现在给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15N,经t=3s后将一质量为m=2kg的小货箱B(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放置于木板上,货箱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货物最后刚好未从木板上落下。求货物刚放到木板上时离木板左端的距离.( g="10" m/s2 )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4kg足够长的木板,它的中点放一质量m=4kg的小物体,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且f静max=f。开始均静止,从t=0时刻起m受到水平向右、大小如图所示的拉力F作用,当F作用6s时,两物体的位移分别是多少?(g="10" m/s2
 

来源:2011年望江县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