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 | 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 |
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 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 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腺嘌呤,甲表示ATP |
B.②为腺嘌呤,乙表示核苷酸 |
C.③为腺嘌呤,丙表示DNA分子复制 |
D.④为腺苷,丙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镜观察脂肪细胞时,可使用较大光圈增加视野亮度 |
B.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 |
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主要观察液泡颜色的变化 |
D.观察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的细胞,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别呈绿色和红色 |
在真核细胞中,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下列物质经核孔向细胞质方向运输的是
A.DNA | B.DNA连接酶 | C.转移RNA | D.RNA聚合酶 |
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
C.将形成配子 | D.正在发生DNA复制 |
玉米籽粒黄色对白色显性,现用白色玉米为母本,去雄后授以黄色玉米花粉,若母本植株所结籽粒中出现白色籽粒,原因可能有
①父本是杂合子 ②其他花粉干扰 ③染色体加倍 ④卵细胞未受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已知夫妇双方均为白化病携带者(Aa),他们希望生育两个健康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此愿望得以实现的概率是
A.1/16 | B.3/16 | C.1/4 | D.9/16 |
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
①均需要酶和模板的参与 ②均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均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实验处理 |
注射活的R型菌 |
注射活的S型菌 |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
实验现象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到S型活细菌
对第4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1-3组的实验为参照
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
如果某基因的中部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
A.无法形成翻译产物 |
B.翻译在替换位置终止 |
C.翻译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
D.翻译的蛋白质完全正常 |
下列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系的系谱特征不相符的是
A.不一定每代都有该病患者 |
B.患者的亲属常表现为正常 |
C.双亲为携带者时,子女中约有2/3为携带者 |
D.该病的遗传与性别没有关联 |
下列关于基因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DNA或RNA的一个片段 | B.是控制性状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 |
C.能指导蛋白质或RNA合成 | D.是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
以六倍体小麦为母本,二倍体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合子在最初几次细胞分裂中玉米染色体被排除,最后形成只具有小麦染色体的幼胚,经培养获得植株M。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育获得的M为不同于双亲的新物种 |
B.该方法应用于育种可显著缩短育种年限 |
C.植株M是单倍体,具有高度不育的特性 |
D.该方法能解决花药培养不易产生愈伤组织的问题 |
一个较大的动物种群中有一个基因R,另一个较小的同种动物种群中有等位基因R和r,经抽样测定,小种群中R的频率为0.6,由于某种原因,大种群中的部分个体迁入小种群,结果新种群有12%的个体来自大种群,迁移后新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
A.0.648 | B.0.72 | C.0.768 | D.0.88 |
在种群基因库中,b基因突变成为基因B,其后若干世代繁殖过程中,B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逐渐被淘汰 |
B.B纯合子及杂合子的存活率高于b纯合子 |
C.若干世代后该物种演变成了一个新物种 |
D.B基因的产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
图4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
B.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A的pH仍将保持稳定
C.C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减少
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 B.赤霉素促进种子的萌发 |
C.乙烯仅在成熟果实中合成 | D.细胞分裂素促进根尖细胞分裂 |
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等分为n组,其中一组浸入清水中,其它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同时取出,分别转入不同的烧杯中进行水培,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插条生根数目,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A代表不同浓度梯度的NAA溶液中插条生根数目变化曲线,B代表浸入清水中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插条生根
C.c浓度的NAA溶液对插条生根无影响
D.实验说明NAA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图6的①~⑤表示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的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 |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②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
C.③和⑤往往由一个或多个突触构成 |
D.切断④不影响对①的刺激形成感觉 |
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细胞的激活信号可来自于抗原或者T细胞 |
B.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 |
C.激活的B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
D.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作用于细胞内外的抗原 |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由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所启动 |
C.效应B细胞相对于B细胞具有更发达的内质网 |
D.对抗原再次免疫时血清抗体的产生具有更长的延迟期 |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特征,下列影响种群密度变动的最重要参数是
①出生率.死亡率 ②性别比例 ③年龄结构 ④迁入.迁出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历较长时间仍可恢复成森林,关于这一演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初期,群落生产大于群落呼吸,有机物质不断积累,种类增加 |
B.中期,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复杂,抗干扰能力增强 |
C.后期,群落的有机物收支接近平衡,这是群落达到顶级的重要特征 |
D.这一演替过程中无机物循环更加开放,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加快 |
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 |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再分化过程不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基因型一般不发生改变 |
C.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D.单克隆抗体制备以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 |
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收集大量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便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
B.可以预测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 |
C.根据特定的生物功能,设计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 |
D.根据人们的需要,直接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
下列关于PCR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
B.在同一反应体系里加入多对特异性引物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 |
C.检测乙肝患者的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 |
D.对编码凝血因子Ⅷ的基因发生突变的位点进行检测 |
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组需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 |
B.要保证各组适宜并相同的pH和温度等条件 |
C.需要检测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的生成物量 |
D.几组实验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不需单设空白对照 |
图7示DNA分子的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表示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⑦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决定于④的种类和数目
C.解旋酶作用于图中的⑤,限制性内切酶在①②之间断开DNA。
D.若整个DNA中T有M个,占碱基总数的a/b,则C的数目为M(b/2a-1)个。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
B.Ⅲ-3与Ⅱ-1.Ⅱ-2.Ⅲ-1.Ⅲ-4均为直系血亲关系
C.该家族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Ⅰ-1和Ⅰ-2
D.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1/24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别决定,k基因是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含k基因的杂合子雄鸡与正常的雌鸡交配,共孵化出120只小鸡。这120只鸡的雌雄比例为
A.雌:雄="2:1" | B.雄:雌="2:1" | C.雌:雄="1:1" | D.雌:雄=3:1 |
在一个新的区域内迁入一蜗牛种群,蜗牛被鸟类捕食。蜗牛有两种性状---有条纹和无条纹,研究人员对该地区活着的蜗牛和破损(死亡)的蜗牛壳进行计数,数据如表所示。对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A.有条纹的蜗牛更容易被鸟类捕食 |
B.几个世代后,控制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增加 |
C.鸟类捕食决定蜗牛进化方向 |
D.有条纹的蜗牛与无条纹的蜗牛种间竞争 |
图9示A,B两细胞间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1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
B.6作用于7必然导致细胞B膜电位出现反转 |
C.释放入内环境中的6不应持续作用于细胞B |
D.信号仅能从A向B方向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
斯坦曼由于“树突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系统方面作用的发现“而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下列关于树突状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直接与B细胞和T细胞相接触 | B.该细胞的树突与神经元并无关联 |
C.能够直接刺激T细胞活化和增殖 | D.能够摄取抗原并在细胞内部处理抗原 |
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
B.J形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 |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②生态系统稳态是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的
③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④当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
⑤保持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只有两项 | B.只有三项 | C.只有四项 | D.全部正确 |
生态学家G. E Gause研究了两种近源原生生物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间竞争后(如图)提出了“竞争排除原理“对该原理实质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两物种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灭绝是竞争相互关系的唯一结果 |
C.竞争会使适应性最好的个体获得成功 |
D.两个相似物种不能同时占有相同的资源 |
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表中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 |
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 |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R) |
① |
15.91 |
2.68 |
13.23 |
② |
871.27 |
369.69 |
501.58 |
③ |
0.88 |
0.34 |
0.54 |
④ |
141.20 |
62.07 |
79.13 |
⑤ |
211.85 |
19.26 |
192.59 |
A.被调查时刻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
B.②→④→①→③是能量流动的唯一一条食物链
C.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传递效率约为5.5%
D.④的GP中不包括残留在其粪便中的能量
图12示细胞内由被膜小泡运输物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细胞内吞过程中,被吞入的物质要与细胞膜上的 蛋白结合,内陷形成内吞泡。内吞泡与内含多种水解酶的丙融合形成丁,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丙还能够分解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在图中戊上所进行的过程称为 ,形成的产物在甲中加工成具有一定 的蛋白质,这是它们具有生物活性的前提。COPⅡ被膜小泡负责 方向的“货物”运输。在乙中,蛋白质被分拣,有目的地送往 。下列物质中,需要经过COPⅡ被膜小泡运输并经过a过程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生长激素 c.抗体 d.细胞膜上载体
(3)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偶然掺入乙,则图中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的回收。
图13为人体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请写出两种作用于垂体的激素①的名称: 。
(2)激素⑤⑥⑧⑨中可以被蛋白酶或肽酶分解的是 。
(3)寒冷刺激时,皮肤中的___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并通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使激素⑥的增加,促进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使机体__________量增加,抵御寒冷。当血液中的激素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相关激素,使激素⑥的分泌减少。
(4)激素⑨主要通过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___________、贮存和利用葡萄糖,从而有效降低血糖。
(5)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生长激素也具有类似的作用,请例举图中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作用关系类似的一对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标号及所代表的激素名称)。
(6)下列关于激素共同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激素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表现激素作用的特异性;②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进入体液,以体液为基本媒介进行传播;③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④激素是体内高效能的生物催化物质;⑤激素发挥作用一定离不开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7)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免疫调节。
叶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伞花山羊草的染色体上携带抗体基因能抗叶锈病。伞花山羊草不能和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只能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二粒小麦杂交。这三种植物的染色体组成如下表所示:
植物种类 |
伞花山羊草 |
二粒小麦 |
普通小麦 |
染色体组成 |
2x =" 14," CC |
4x =" 28," AABB |
6x =" 42," AABBDD |
注:x 表示染色体组,每个字母表示一个(含有7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
为了将伞花山羊草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转入小麦,研究人员做了如图14所示的操作。
(1)杂种P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正常产生生殖细胞,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使_________________,形成异源多倍体。
(2)杂种Q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因无法配对而随机地趋向某一极,这样形成的配子中,有的配子除了含有ABD组全部染色体以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当这样的配子与普通小麦的配子融合后,能够产生多种类型的后代,选择其中具有抗性的后代——杂种R,必然含有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
(3)研究人员采用射线照射杂种R的花粉,目的使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能__________到小麦的染色体上。经照射诱变的花粉再授粉到经过___________处理的普通小麦花上,选择抗叶锈病的子代普通小麦,经_________________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叶锈病普通小麦。
研究人员对蓝藻水华现象较为严重的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率(不考虑其他生态系统输入到该系统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是群落__________的体现。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2)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溶氧量,来估算湖泊的有机碳生产率,结果如图15所示。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 m和-1.0m的每一个水深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每个实验瓶注满后溢出三倍体积的水,灌瓶完毕,将瓶盖盖好。立即对每个水深中的一个白瓶进行溶氧量(IB)测定,做为实验开始时的 溶氧量。将黑瓶.白瓶曝光培养24h,测定每一水深中黑瓶溶氧量(DB)与白瓶的溶氧量(LB)。每一水层的呼吸量可通过 进行估算;每一水层的有机碳生产量(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可以用 进行估算。
(3)据图15分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 。7月份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低于其它月份,主要原因是 。
(4)太阳能是经过湖泊生态系统中 的固定而输入该系统。能量在该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具有 的特点。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
功能实现的基础。
有两个肉鸭品种——连城白鸭和白改鸭,羽色均为白色。研究人员以下表所示外貌特征的连城白鸭和白改鸭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16所示,请分析回答:
外貌特征 亲本 |
羽色 |
肤色 |
喙色 |
连城白鸭 |
白色 |
白色 |
黑色 |
白改鸭 |
白色 |
白色 |
橙黄色 |
P 连城白鸭 × 白改鸭
↓
F1 灰色
↓F1个体相互交配
F2 黑羽、灰羽 白羽
333只 259只
(1)表格所示亲本的外貌特征中有 对相对性状。F2中黑羽、灰羽:白羽约为 ,因此鸭的羽色遗传符合 定律。
(2)研究人员假设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素合成(用符号B,b表示,B表示能合成黑色素),另一对等位基因促进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用用R,r表示,r表示抑制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根据连城白鸭喙色为黑色,而白改鸭喙色不显现黑色推测,上述杂交实验中连城白鸭的基因型为 ,白改鸭的基因型为 ,F2表现为不同于亲本的灰羽,这种变异来源于 ,F2代中,白羽鸭的基因型为 ,黑羽.灰羽鸭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3)研究人员发现F2黑羽:灰羽=1:2,他们假设R基因存在剂量效应,跟一个R基因表现为灰色,两个R基因表现为黑色,为了验证该假设,他们将F1灰羽鸭与亲本中的白改鸭进行杂交,观察统计杂交结果,并计算比例。
①若杂交结果为 ,则假设成立。
②若杂交结果为 ,则假设不成立。
(4)请在空白处写出上述假设成立时的遗传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