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北京]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2 C.2H2O D.2H+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木炭 B.酒精 C.柴草 D.天然气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煤在燃烧不充分时容易产生一种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有毒气体是

A.H2 B.CO C.CH4 D.CO2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水通过日晒能得到粗盐,说明海水是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镁MG B.铜Cu C.银Hg D.锌Xn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甲烷用于燃料 B.干冰用于制冷剂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水用于制取氢气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的种类 B.物质的种类 C.分子的数目 D.物质的状态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给液体加热 C.过滤浑浊的水 D.检查气密性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氧化铁的化学式是

A.FeO B.OFe C.Fe2O3 D.O3Fe2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发生火灾时,这种涂料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作用。其防火的原因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应立即打开弹簧夹
B.反应后,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C.实验时,红磷取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D.将红磷点燃放入瓶内塞紧胶塞后,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蒸发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水蒸发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水分解时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水分解时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化学反应MnO2+4HClMnCl2+2H2O+Cl2↑中,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降低的是

A.Mn B.O C.H D.Cl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A.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能发生燃烧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年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发现(示意图如下):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由该实验分析得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不带电 B.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C.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为氧化物
B.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1个乙醇分子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可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属于金属单质
B.CCl4是一种化合物
C.制造纳米级金刚石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质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镁粉中滴加稀盐酸
电解一定量的水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的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和取暖,煤、氢气、乙醇、汽油、柴油等燃料中,属于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人类正在开发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________(填一种)等。
(3)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醋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用食醋拌凉菜时,能闻到醋酸的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5个醋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氧原子。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P可表示磷元素
B.磷原子的质子数为15
C.磷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2)P2O5表示一个________;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参与反应的磷和氧气质量比为______。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类和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镁、铝、铁都属于活泼金属,在氧气中均能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碱是一类主要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OH B.H2O2 C.FeSO4 D.CaCO3

(3)通过下面甲和乙两个对比实验,分别得出的结论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甲                          乙
(4)碳酸钾和碳酸钙同属于碳酸盐,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的原理均相似,则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________。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
(4)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① CaCl2 + NaHCO3        CaCO3 ↓+ NaCl + HCl;
② CaCl2 + 2NaHCO3       CaCO3 ↓+ 2NaCl + CO2 ↑+ H2O。
你认为哪个化学方程式不合理,并简述理由。________。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F分别是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六种气体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C与D在B中燃烧均能生成F,其中C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2)在一定条件下,A和D反应能生成C和水。
请根据(1)和(2)推断:D为________,E为________,F为________。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C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将该气体点燃,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再罩一内壁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上出现白膜,该气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 CH4               ② CO              ③ H2                  ④ H2与CH4  
⑤ H2与CO        ⑥ CH4与CO     ⑦ H2、CO与CH4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________,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乙同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 从b端通氮气          ②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 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 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 CO2 + 2NaOH        Na2CO3 + H2O。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2)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C装置作用是_______。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和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C6H12O6 + 6O2。若消耗44 t二氧化碳,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可表示为:2Cl2 + 2Ca(OH)2      CaCl2 + Ca(ClO)2 + 2H2O;欲制取含50.8 kg CaCl2和Ca(ClO)2的漂白需要氯气的质量至少为多少?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