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辽宁]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对于研究商朝历史而言,下列各项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A.《封神榜》
B.武王伐纣的历史传说
C.甲骨卜辞
D.周人有关商朝的记载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释家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这两种思想都注重  ( )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究尚贤选能 D.区别等级名分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贡献在于(   )

A.“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
B.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为人类勾画出“理性王国”的蓝图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有( )
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②以陆九渊、王阳明代表的“心学”
③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  ④明代烧制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忠义英雄,其忠义思想的来源应该包括( )
①孔子的“仁”“礼”主张  
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③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思想   
④明清之际的反传统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桂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此( )

A.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衰弱
B.代表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表明了西方民主启蒙思想滋长
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下列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是( )
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议论政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代表性的体现在下列哪一人物身上( )

A.魏源 B.张之洞 C.康有为 D.胡适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中学堂课程章程中规定的课时情况,表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体现的特点有( )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
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①添设了西学课程      ②课程设置比较全面 
③经学仍占重要地位    ④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指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妇女解放的社会风尚 B.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反映哪一环节( )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 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A.问题形成           B.史料整理      C.史料收集     D.历史解释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唐诗、宋词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化 ( )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逐渐通俗化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 )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百多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奴隶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是指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而“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下列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倾向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认为,1540 -1610年间,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在意大利。这个时期意大利科技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

A.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意大利是当时世界最富有地区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下列哪一话题上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 )

A.人生而自由 B.暴力革命 C.人民主权 D.天赋人权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作品中的“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会蹒跚、会欢呼,表现了作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这位主人公是(   )

A.贝多芬 B.巴赫 C.舒伯特 D.柴可夫斯基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名人胡适称:“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严复的《天演论》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 )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英国,20世纪50年代有“愤怒的年代”之称,这一时期一批被称作“愤怒的青年”的小说家和剧作家称雄文坛,引人注目。他们的作品表达了战后人们普遍的幻灭感,宣泄了年青一代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愤怒情绪。你认为从创作手法上看“愤怒的青年”的作品应属于 ( )

A.现实主义作品 B.浪漫主义作品 C.现代主义作品 D.古典主义作品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  ( )

A.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
B.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
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0月8日,德国女作家赫塔缪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评委会评述的文学特点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西风颂》 B.《唐璜》 C.《等待戈多》 D.《人间喜剧》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校组织历史专题图片展览,下列四幅图片在同一橱窗展出。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专题名称( )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深度和利用效率,却不是同步的。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

A.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互联网
B.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D.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的利用——相对论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年2月)一文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 其 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 )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B.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C.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次国庆游行方阵中打出了”毛泽东思想万岁”标语。某人为此发表搏客,提出如下观点,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抗战胜利后,中共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是有区别的。
C.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的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的是( )

A.“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B.“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
C.“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D.“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用武力之政府”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产生,因为这从理论上论证了。(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B.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沉沦史
C.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探索史
D.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史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应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这份报纸是(  )

A.《时务报》 B.《民报》 C.《申报》 D.《新青年》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使用的能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牛顿的三大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C.量子论和相对论 D.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该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还有(  )

A.中国首条空中航线顺利开通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D.完成“第二次绿色革命”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          ----引自《谭嗣同全集》
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 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2分)
(2) 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1分)实质何在?(2分)
(3) 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1分)他的论证依据是什么?(2分)
(4) 材料三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2分)表明了什么实质?(2分)
(5) 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1分)论证的实质是什么?(2分)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2000多年前东西方的两位哲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汉城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成立
(1)材料一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
材料二: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
材料三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4)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在思想或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