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1—2012学年安徽省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__________________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燕子来时新社 ,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破阵子》)
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__________________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默写温庭筠的《望江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6分)
读书如春郊新绿,翠柳扶风,欣欣然一片青青之意。一字字一句句如行云流水般从眼底心头漫过,留下悄喜,留下轻愁,留下一份无言的感动与感慨。读朦胧的诗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婉约的心xù 随黄昏的柔风融入斜阳最后的笑靥;读纯情的小说如月下闻琴,泠泠之间漫浸满地斑驳的松竹之影,或心动,或心痛,点点滴滴的青春在心底会集成流淌的花溪潺潺;或读一些明净的散文,如五月的田野怡红快绿,在浩荡的长风中驰心chěng 怀,激扬着生命中最初的豪情。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朦( )胧 心xù( )
文中第四行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泠泠”的意思是 ;“怡红快绿”中,“快”的意思是 。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读书给人带来的愉悦之感。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4分)
请写出智多星吴用巧设妙计,夺得不义之财的情节: 。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非常注意人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请说出鲁智深和李逵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点: 、 。
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围绕“青春”这一话题开展的一次“畅谈青春”的口语交际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5分)
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主持人,在开场白中需要向大家阐明组织这次“畅谈青春”口语交际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请你设计一段符合要求的开场白(不少于20字)。
请你结合活动主题,用一句话概括参加此次活动的意义,要求:以“青春”一词开头,并能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谦卑的人有福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作者 鲍尔吉·原野)
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那些方面作了阐述?
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链接材料: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比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的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 ) 句②—( ) 句③—( )
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的理解。
(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
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再读全文,补充一两点你的“谦卑”的看法。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
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
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4 分)
夙夜优叹 夙夜( ) B深人不毛 不毛( )
以伤先帝之明 以( ) D至于斟酌损益 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恐/托付不效 | B.深追先帝/遗诏 |
C.臣/不胜受恩感激 | D.进尽/ 忠言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