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2届山东省聊城市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 |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
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 |
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
A.封邦建国 | B.确立皇帝制度 | C.置“三公”“九卿” | D.全国郡县化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
D.“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
1928年2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这一判断( )
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
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 |
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
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 |
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
A.④③②① | B.④①②③ | C.④②③① | D.④②①③ |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
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贴,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
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
认同。 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决定社会的舆论导向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 |
2008年12月15 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之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 B.“一国两制”的提出 |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 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次革命指的是( )
A.古希腊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活动 | C.宗教改革运动 | D.启蒙运动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 )
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④ |
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
A.全球史观 | B.革命史观 | C.唯物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
有一个文学派别,不再强调感情与辞藻,而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社会现实的分析上。下列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文学作品是( )
A.《唐璜》 | B.《人间喜剧》 | C.《悲惨世界》 | D.《等待戈多》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D.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实现了三个伟大转变。即
①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
②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③从社会主义建设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其中,在毛泽东思想直接
指导下完成( )
A.①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②③ |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
罗马法不仅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而且影响深远,包括:
①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③它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④它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
B.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C.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苏联的持续发展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术语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新三民主义
③“城市中心论”
④新民主主义论
⑤以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⑤ | B.③④⑤ | C.③④⑥ | D.④⑤⑥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工业革命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的一句话可以最恰当的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 )
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 |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领域中驱逐,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 |
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 |
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从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民国时“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表明( )
① 民国提倡女权
②提倡男女平等
③ 提倡妇女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
④歧视女性现象消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根据该表分析, 1953 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进行改造
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
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
历史事件是(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 )
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开始谋求联合
③抵制超级大国控制
④经济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
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列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
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
该图是清前期《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对该图的解读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
B.坊、市分置 |
C.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
D.商业市镇兴盛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概括为追求效率和讲究公平。前者
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
提高效率。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
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
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
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三: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
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试举两例说明工业革命前英国资产阶级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牺牲公平发展生产
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者主张公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活动。(4
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3)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
(4)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你的判断。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6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请你结合所学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1919-1949年间的两件大事(4分)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6分)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明区域 |
任务 |
观点或名言 |
古代希腊 |
普罗泰格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古代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 |
孟子 |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
材料二:
伏尔泰说:“这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
(2) 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
(3) 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那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