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博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划线字注音。
瘦骨lín(   )峋   宽shù(   )  洗zhuó(   )    (   )蓄
chéng 清(   )    黄(   )    (   )泣     róu  lìn(   )
责(   )         duò(   )落   喧téng(   )    忍俊不jīn(   )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博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词填空
                     ,志在千里。《龟虽寿》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纱》
正入万山圈子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春》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博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博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部分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        愠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        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凋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写在原文上)
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博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前面有题,此处省略),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第四段写春花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                            的特征。
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用原文回答)你对这句话有何理解?
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具体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博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泰山印象
①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到了!南天门!”
②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③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④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⑤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⑥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给下面的词语注音
肆虐(   )(   )        缥缈(   )(   )
第二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
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表现泰山高峻的句子。
作者为什么称赞挑山工“挑起人类的尊严”?
文中画线的“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指的是什么?
“我”登泰山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在很多的旅游景点都会有帮人挑东西和用椅子或轿子抬旅客的脚夫,请你对这种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博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真            。
要求:1.联系自己的一段经历,在横线上填上如“后悔”、“懊恼”、“高兴”、“紧张”等其他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补全题目。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议论或抒情。如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就更好了。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认真,卷面整洁可以获得2分的加分。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博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